实习心电图基础知识

01常规导联位置

02心电图阅读(三步走)

1、形成初步印象(宽、窄、快、慢)

2、节律和心率(窦性P波)

3、形态、电压、时相

03心律

1、窦性心律

2、异位心律

①房性:房早(提前的1-2个P波),房速(提前的3个以上的P波),房扑、房颤(P波消失)

②交界性:(逆行P波)(前传:P-R<0.12s;逆传:R-P<0.20s;实为P波与QRS波之间的叠加关系,无从属关系。实际上,交界性早搏并无P-R间期或R-P间期而言)(若R-P间期>0.20s,P波就可能不是房室结电指令逆传上去心房所产生的)

③室性: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往往是代偿间期完全的)(窦性P波往往隐藏在QRS-T波群中,不下传的原因是室早逆传时造成房室结不应期)

主动性心律失常:“早搏”(主动性、抢先、快速型)

被动性心律失常:“逸搏”(被动性、推迟、缓慢型)

03心率(60-bpm)(3大格、5大格)

①心律整齐时,心率=60/R-R间期(或P-P间期)

②心律不齐时,6秒内的心动周期数×10

04电轴(平均QRS心电轴)

右偏: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偏: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05P波

窦房结(位于右心耳与上腔静脉交界处)发放电指令,电激动从右上至左下在普通心房肌中传导,使整个心房肌除极,产生P波;除极后的心房肌要复原(“复极”),该过程中电的方向自左下往右上,产生Ta波

心房肌除极后不久(约0.04s)心房开始收缩

P波直立(Ⅰ、Ⅱ、aVF、V4-6)

P波倒置(aVR)

形态:宽(左房增大),高尖(右房增大)

电压:<0.25mV(肢体),<0.20mV(胸前)

时相:<0.12s(3小格)

06PR间期

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正常值0.12-0.20s)(主要反映电指令在房室交界区内传导所需的时间)

07房室结生理特性和作用

生理性延迟作用

滤过作用

1、PR缩短<0.12s:预激(旁路);P波在QRS前面的交界性心律失常

2、PR延长>0.20s: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在QRS前面的交界性心律失常

1、P波后R波脱落:Ⅱ度或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P波与QRS波无关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08QRS波(心室除极)(除极后约0.04s心室便开始收缩)

1、QRS波电压:RV5高,左心室肥大;RV1高,右心室肥大。

2、QRS波时限:束支传导阻滞

3、Q波:心肌梗死

4、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

09左室肥厚

10右室肥厚

11右束支传导阻滞

12左束支传导阻滞

13预激综合征(δ波,P-R间期bian变短,QRS波增宽)

(与左束支传导阻滞鉴别)

14Q波

正常情况下,Ⅱ、Ⅲ、aVF可见,V6可见,V5、V4少见

Q波时相<0.04s,深度<1/4×R((同一导联)

21ST段:心室缓慢复极

QRS波群终点(J点)至T波起点间的等电位线称为ST段,代表心室复极的平台期。正常情况下,ST段与等电位线的主要部分在同一水平上。

ST段潜在异常表现为相对于基线压低或抬高(多以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ST段长度的异常反映QT间期时限的变化。

15ST段移位:

压低:<0.05mV(ST段比基线压低>1.0mm称为ST段显著压低)

抬高:V1-2<0.3mV;V3<0.5mV;其他导联<0.1mV(与基线相比,ST段抬高>1mm为ST段显著抬高)

16T波

除极后心室肌要复原(复极),该过程比较特殊,特殊之处在于先除极者后复极,即心内膜最早开始除极,而复极却从心外膜面开始,除极和复极产生的向量方向相同,所以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同。

复极从心外膜面开始原因:

1、心外膜有脂肪组织包围,温度较高,可加快此处的心肌复极;

2、心肌收缩时心内膜面承受的压力大,将减慢复极的进程,结果使得心室复极便自心外膜面开始,向心内膜面扩布。

17波(低钾)(与T波方向一致,振幅相当于T波振幅的5-2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zz/11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