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隐藏的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图1

图1.1

图1.2

心电图分析:

一、窦P规律出现,心房率约66bpm。

R1、3、7的PR间期>0.21s,提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P3、6、8(P11可疑)是未下传的窦性p波,是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束点,R1.3.5不能完全排除室性融合波。

P2R间期>P1R间期(PR间期进行性延长),P3后面出现心室漏搏,房室传导比例为3:2。

P7下传成功,P8漏传,房室传导比例为2:1,是2:1房室传导阻滞。这种类型的阻滞,心室率恰好是心房率的一半。如果这种阻滞持续存在,再合并窦缓,就会出现很慢的心室率。

患者以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2:1房室传导阻滞偶发,所以这个2:1房室传导阻滞,应该是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

R1、3、7呈室上性,R2、4、7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这种心率不快时,心室内传导正常,心率快时出现右束支阻滞,提示3相右束支阻滞。

R6其前有窦P(P9),PR间期明显<窦性PR间期,QRS落在P的降支末端,说明心房未完成时,心室已经开始除极,所以,心室除极的激动点来源于心室,而非窦性下传。联律间期略>1.5s,QRS呈左束支阻滞型,所以R6是室性逸搏。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一度房室阻滞,

3,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4,2:1房室传导阻滞,

5,室性逸搏,

6,3相右束支阻滞?

图2图2.1

心电图分析:图1、图2是同一人,图2是第二天的图。

窦P规律出现,心房率约93bpm。

P1、4、7、10、13是未下传的窦性p波,是二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束点。房室传导比例为3:2。

这个图的看点:未下传的P隐藏在T中,通过比较T波形态变化,有助于发现P。

图2出现持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相对于图1的3相右束支阻滞,提示右束支病变进一步加重。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关知识点:

一、房室阻滞心电图

心房至心室之间的阻滞性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传导中断,称为房室阻滞(AVB)。

1,一度房室阻滞

每次激动都能下传心室,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者,称为一度房室阻滞。

基本特征PR间期≥ms

2,二度房室阻滞

部分室上性激动因阻滞而发生QRS波群群漏搏者,称为二度房室阻滞。在一次记录的心电图上,漏搏的QRS数目不超过室上性心搏的一半,属于不完全性房室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根据QRS漏搏之前有无PR间期递增现象,又分为1、11型。一般来说,II型比1型重。在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中,QRS漏搏次数越多,阻滞程度越重。

3,二度1型房室阻滞心电图特征:

(1)窦性P波规则出现。

(2)房室传导的文氏现象及周期:PR间期进行性延长(但PR间期的增量逐渐减少),直至出现一次心室漏搏,其后PR间期又恢复为最短,再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出现心室漏搏。此现象周而复始形成文氏周期。

房室传导比例常为3:2、4:3、5:4等。

(3)RR间期逐渐缩短,突然长间歇。

(4)心室漏搏所致的最长RR间期,短于任何两个最短的RR间期之和。

二、2:1房室传导阻滞

2:1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每两次室上性激动下传心室一次,受阻于房室交界区一次。心室率恰好是心房率的一半。

2:1房室传导有干扰与阻滞之分。心房率小于bpm的窦性心律、房性心律、加速的房性心律等发生的2:1传导是阻滞引起的,应称为"2:1房室传导阻滞”,而心房率在bpm以上的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发的2:1房室传导,应视为2:1房室干扰,是生理现象。因为,心率超过bpm以上时,心动周期短于房室传导系统有效不应期,将出现2:1房室干扰。

2:1房室传导阻滞并不少见,要区分属于二度1型还是二度1I型房室传导阻滞有一定困难。活动可以改变房室传导比例,Holter监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如有连续两个以上的P波下传心室,PR间期逐渐延长者为1型。PR间期固定不变,或者发展成为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为11型。

希氏束电图显示2:1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水平可以在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水平。

三、3相束支阻滞

较早发生的激动到达病变束支时,产生3相束支阻滞。复极不全的程度决定出现束支阻滞所需的临界心率,有时心率稍有增加,,即可产生3相束支阻滞。

伴发3相心室内阻滞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反复搏动、并行心律、室上性夺获搏动、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

心率不快时,心室内传导正常,心率快时出现右束支阻滞。

四,逸搏与逸搏心律: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因传导障碍(如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或其它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如早搏后的代偿间歇),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节律点就会发出冲动来激动心室。若单个出现称逸搏,若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出现称逸搏心律。

按发生部位称房性逸搏、房室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

房室交界性逸搏最常见,室性逸搏次之,房性逸搏最少见。

形态与相应的早搏形态一致,只是在长的间歇后出现,而早搏是提前出现的。

频率:

房性逸搏心律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40~60次/分。

室性逸搏心律25-40次/分。

作者陈腾飞

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zz/11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