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房室传导阻滞是指从心房向心室的兴奋传导发生延迟或阻断的状态。发生的部位有希氏束近端(多在房室结内)、希氏束内、希氏束远侧的传导障碍,多起因于器质性心脏病,故房室传导阻滞是进行性发展的可能性大。以及由于发生传导阻滞时,代偿节律发自更低部位的起搏点,所以是危重症,容易引起阿-斯症发生。1、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超过0.20秒,但不伴有QRS波的脱落。常因迷走神经紧张,药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洋地黄)等功能性原因引起。QRS波形态正常的病例,追查其原因,如无异常,可不予治疗。在合并束支阻滞,进一步有电轴偏移病例中,可能有双分支或3分支传导阻滞。对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例通过进行动态心电图记录,有时能间歇地记录到文氏型II度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2、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应与P波相对应的QRS波间断地脱落的心电图表现。包括文氏型(莫氏I型)和莫氏型(莫氏I型)。典型的文氏型病例,PQ间期每搏延长、脱落、后续心搏的PQ间期较脱落前缩短。阻滞部位一般(70%)在希氏束近端,多由于迷走神经过度紧张、药物等功能性原因产生。在查找使用药物等原因的同时,当有心动过缓所致症状时,首先应使用抗胆碱能药等以观察疗效。而不是起搏器的适应证。II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型)△莫氏II型的病例,多有希氏束远端比较广泛的器质性的传导障碍,显示进行性恶化。如有自觉症状,便是安置起搏器的适应证。II度房室传导阻滞(莫氏II型)△3、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呈2:1以下的传导比例的房室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QRS波与P波完全不相关,多数是因希氏束远端的传导阻滞产生。对高度及完全的房室传导阻滞的确切疗法是起搏,多数原因不明的病例是慢性产生的,传导组织伴有纤维化、脂肪浸润和钙化。急性发病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等者)要进行临时性起搏,观察经过情况,等待心律恢复,但有时也会发展至永久性传导阻滞。有症状的或逸搏心律的速率40次/分以下的病例,是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逸搏心律的速率40次/分以上是相对的适应证。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因伴有的心动过缓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对此种病例紧急起搏是必要的。通过改善心动过缓期待使心动过速停止、消失。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精华文章推荐1.儿童心律失常精华文章2.儿童川崎病的诊治精华文章3.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规范和政策相关文章4.儿童心肌炎心肌病最新诊治进展相关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