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5载岭南探访6旬老人抢救文化遗产
初次见到“广州罗雨林抢救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工作室”的字样,真是很难将一个“私人作坊”与抢救文化遗产联想起来。但是,就是这位63岁老人,退休后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抢救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工作室,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保护民间文化上。为了编著《岭南传统建筑装潢艺术》,15年来他访问了数百个古村落,搜集岭南传统建筑装潢的实证。 退休前是研究员 罗雨林退休前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的正研究员,早年很多工作无形中与抢救民间工艺挂钩,除广州、广东、岭南的民间文化,包括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民间工艺,都曾在陈家祠这个平台被亮相展现,如广东民间工艺最集中的两大片区佛山和潮州,推出的民间工艺有陶瓷、剪纸、泥塑、竹雕、刺绣、皮影等。 3年前罗雨林带着一份未完成的《清朝至近代广东居室文化研究》退休了,但他并没有闲下来,初时他希望加入一些民间研究协会,靠团队的气力支持,共同著书立说完成一个文人对民间文化的解救,但他很快发现,白癜风治疗广州并没有团体对这类“末位”文化有兴趣,更谈不上花大力气去系统地搜集、整理、研究,他心中的“解救之梦”找不到社会实体的支持。 肯定六大解救项目 罗雨林在2004年7月另起炉灶,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抢救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工作室,并根据自己多年收罗的材料、采写的书稿、研究的心得,肯定了六大解救项目,《岭南传统建筑装潢艺术》、《清朝以来广东居室文化研究》、《岭南遗珠录》、《岭南民间工艺美术史》、《岭南历代文物鉴藏祖传》和《广州明珠》系列丛书。这个工作室,除他,还有一小群文博系统志同道合的朋友。 实地考察拍下数千张古建筑照片 罗雨林告知,六大解救项目中,最难搞的是《岭南传统建筑装潢艺术》和《清朝以来广东居室文化研究》,由于触及收集的范围太广、资料太多。事实上,他从1990年就开始收罗岭南传统建筑装潢艺术的实证,15年时间里,他利用公务出差、长假休闲乃至专门请假到粤东、粤西、粤北、珠江三角洲,和海南、广西、福建等地考察古村落、古庙宇、古民居的装潢艺术,拍摄的图片达数千张。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入印象的是,有一年他来到江门市,发现一个建于清康熙45年的张氏宗祠,石雕、砖雕、壁画等建筑装潢十分精美、罕见,加上历史久远,赋予了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但是惋惜的是,这座宗祠被一家工厂占用,长时间的工业生产,将张氏宗祠变得面目全非,令他心痛不已。他除向有关部门申述外,还拍摄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作为研究之用。据称,《岭南传统建筑装潢艺术》反应的岭南建筑最早可推及到南越王墓墓道,从古至今有几百个建筑实体的实证资料。 罗雨林抢救的历史文化遗产基本上在文物志、文化志等正史中没有记载,如《岭南遗珠录》包括还没有被众人认识的古籍、碑刻、古印章等;而《清朝以来广东居室文化研究》,对很多不被重视的平民居室,如黄埔大沙镇九沙村的旦棚、开平“加拿大村”的欧式古典建筑庭园、深圳龙江客家围拢屋、封开民宅古屋群等进行系统整理。 罗雨林老人表示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在很多人眼中,罗雨林的文化解救是“痴人说梦”,由于没有人会有勇气以一己之力,赔上余生去完成上千万字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的文字工程,和花费上百万元将研究成果出版。 罗雨林也坦承最大的现实窘境是缺少资金,没有钱就意味着很多的研究没法面世,也意味着民间文化依然难见天日,资金成为实现他的文化理想的最大障碍。而一旦具有了经济后盾,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有能力和实力去解救民间文化。 这位游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63岁老人表示,他余生的精力都会投入抢救民间文化行动中,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总之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