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专栏21心电图波形的形成

心房的去极化与波形的对应关系是如何的呢?

在生理条件下,心脏去极化的电信号起源于窦房结起搏细胞(P细胞),并沿着优先的快速路径(如房间束、结间束等)传播至心房的心肌细胞和房室结,再按顺序激活心室细胞。

前几期的内容中有提到,窦房结内的传导速度约为0.05m/s,心房心肌中的传导速度为0.8-1m/s,冲动的传播方向整体在心房内为右向左、上到下、前到后;不同于心室心肌激活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激活,心房的激活平行于心房表面进行。正因为如此,结合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窦房结在心脏中的位置,心房的去极化描述为两个主要向量,I和II。向量I代表右心房的去极化,方向为上至下,后至前,略向左;向量II代表左心房去极化,方向为前向后,右向左,略从上向下。

从窦房结发出的连续电冲动激活心房能呗记录为心电图的偏转,称为P波。

上图为心房去极化和P波形成的模式图,BBN——巴赫曼束,RAA——右心耳,LIS——下房间隔,LRA——右房下部,LLA——左房下部,LAA——左心耳,PLLA——左房后下部。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去极化不会引起明显的心电图偏转,出现在P波发生之前,图SN处。在心房的激活顺序上,右心房的激活在先,左心房滞后,即P波的起始部分代表右房的激活,后部分代表左房的激活。

以六轴系统为例,心房激活的平均向量在II、III、aVF导联中呈正向,aVR、aVL导联中呈负向,而在I导联中呈正向、双向或等向波。II导联中振幅最大,I导联中振幅最小,aVR中负性最大,如下图。

心房复极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心房的复极化发生于去极化后,类似的,传播方向为上向下、前向后、右向左,沿平行于心房壁方向传播。复极化的向量在极性与P波相反,在P波之后出现,称Ta波,以II导联为例,为负向波。Ta波的振幅比P波小很多(电位差偏低很难被识别),但其持续时间长2.5倍,曲线下面积近似相等。几个因素对Ta波的辨识度有所影响,如PQ间期、迷走神经张力、心房的传导性能。

例如下图,12y雄性拉布拉多,50mm/s,10mm/mV,可见窦性节律下Ta波从P波结束后延伸至QRS波结束后约40ms,在ST段中仍有迹象。

或如下图,当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时,并不是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Ta波较易被识别(蓝色箭头)。5y雌性罗威纳犬,50mm/s,20mm/mV,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节律。

Reference

《ElectrocardiographyoftheDogandCat,DiagnosisofArrhythmias,2ndEdition》

J0KERWa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3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