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史:

男,79岁。西医诊断:1.心力衰竭,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III级、心动过缓,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4.高尿酸血症,5.支气管炎,6.低钾血症,7.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低蛋白血症,9.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0.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右肾稍高回声区,错构瘤?

相关检查:血钾:3.20mmol/L,血钙:2.02mmol/L。心肌酶:肌红蛋白:ng/mL。空腹血糖正常。双下肢动脉+深静脉彩超,双侧下肢动脉硬化并多发斑块形成。心脏彩超:全心扩大。心包腔少量积液。二尖瓣、三尖瓣重度返流。主动脉瓣中度返流。左室壁运动减弱。主动脉壁弹性减退。心动过缓。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胸部CT,左肺上叶结节、钙化灶。双肺散在炎性灶。心脏增大,主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动态心电图:1,窦性心律,平均心动过缓(54bpm),2.偶发房性早,个别成对:3.部分导联ST段抬高、4心率变异分析正常范围,5.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

图1

图1心电图分析:

窦性P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RR间期齐,平均心室率35bp,提示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ms,呈右束支阻滞,在II导联可见QRS有动态改变,有以下两种解释:1.QRS波群起源于左束支,由此发出的激动,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型,因合并间歇性左束支阻滞,QRS呈动态改变。2.QRS波群起源于房室交接区,在室内传导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右束支传导迟缓。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心律。

图2

图2心电图分析:

胸导联是右V3-V5,V7-V9。

基础心律是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ms,呈左束支阻滞。有以下两种解释:1.QRS波群起源于右束支,由此发出的激动,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型。2.QRS波群起源于房室交接区,在室内传导时出现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诊断:

1.心房颤动。

2.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心律。

相关知识点:

一、心房颤动

较心房扑动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因其心房激动快速而紊乱颤动,失去了协调一致的收缩,心房既丧失了正常排血功能,附壁血栓易于形成。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f波的频率为—/min。典型的f波是诊断心房颤动的要点,是诊断心房颤动的唯一依据。但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和伪差。

2,心房颤动心室律显著不齐是由于房室结内隐匿性传导所致。心房颤动的R-R周期极度不规则,只能连续测量数个R-R周期,求其平均值,即为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

3,心房颤动时室内传导可以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传导。

二、三度(完全性)房室阻滞

心电图特点是全部室上性激动均因阻滞而不能传到心室。控制心室的心律是交界性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心律或心室起搏心律。无逸搏心律及起搏心律出现者,患者将因阻滞型心室停搏死亡。

三度房室阻滞伴逸搏心律的QRS波群群正常者,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和希氏束远端者几乎各占一半。三度房室阻滞伴宽QRS逸搏心律者,绝大多数为希氏束支远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心房节律:心房有窦性、房性或交界性节律控制。

2,心室节律:心室由阻滞部位以下的交界性、室性或心室起搏控制,心室率60/min。

3,心房波与心室波完全脱离关系:心房波与心室波各自以自身节律出现,P波与R波无关。

4,心房率心室率,心室率60/min,多数P波出现于心动周期的反应期末下传者,可以基本肯定完全性房室分离属于阻滞性。

三、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心律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性搏动特征,频率一般为<40次/分,慢而规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3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