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治疗宜早,方法要全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变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感染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并复制而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中医辨证

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情志不畅、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肝、脾两经。

基本病机:火毒湿热蕴蒸于肌肤、经络。

分型:肝经郁热、脾经湿热、瘀血阻络。

治法:泻火解毒,清热利湿。

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一般持续1~3天。多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所以,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痛觉敏感时,一定要警惕带状疱疹!!!

2.一般症状: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数日后,疱浆浑浊而吸收,水疱干涸;1~2周脱痂,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3.特殊表现:

(1)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耳带状疱疹引发的面瘫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临床较难治疾病,所以一定要尽早防治!!!

明确诊断,治疗宜早

带状疱疹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上,但其实是神经系统疾病,减少神经损伤是治疗的目的。因此应在出现皮肤症状的时候尽快明确诊断,尽量在48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播散,减少神经损伤。

中西并用,综合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一定要迅速达到并维持抗病毒药的有效浓度。

2.中医外治法:

(1)针灸治疗:以泻火解毒,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取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为主。局部阿是穴围刺或点刺拔罐,引火毒外出;取相应的夹脊穴,直针毒邪所留之处,正所谓“凡治病者,必先治其病所从生者也”。

(2)火针治疗:取局部阿是穴、夹脊穴为主。局部阿是穴点刺深度,急性期以达到疱疹基底部为度,后期以点入皮肤为度。

(3)皮肤针治疗:取局部阿是穴,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可加拔火罐放血。尤适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穴位注射治疗:取肝俞、相应夹脊穴、足三里等穴。选用维生素B6或B12注射液以营养神经。

(5)中药外敷治疗:可用二味拔毒散。二味拔毒散由明矾、雄黄组成,以凉水敷涂,药简效宏。

3.神经阻滞:

重度疼痛或后遗神经痛而药物难以控制时,可直接选用感觉神经阻滞疗法以阻滞神经传导冲动。药物可选用为利多卡因、甲钴胺、复方倍他米松。总的原则是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末梢到神经干、神经根。

在带状疱疹发病初期,予整体抗病毒及免疫疗法结合中医外治法,可达到迅速控制病情,消炎止痛,消除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一般在治疗1~2日内病情得到控制并结痂,2~3日左右疼痛消失,5~7日内痂落而愈。所以面对带状疱疹应该中西并用,综合治疗,以尽早康复!!!

针灸推拿康复团队介绍

江医院针灸推拿康复团队,是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学术创新团队。在“腧穴敏化”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两翼一体”的发展模式,即以痛症(颈肩腰腿痛)、瘫症(面瘫、中风偏瘫、截瘫)为“两翼”的主治方向,以力敏针推、热敏灸为“一体”的特色技术。同时科室开展了铺灸、脐灸、隔姜灸、隔盐灸、穴位贴敷、火针、浮针、针刀、埋线、自血疗法、放血疗法、小儿推拿、产后康复、运动康复、骨科康复、神经康复、心理康复等多种疗法。科室以中风病、腰痛病、面瘫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产后腰痛、小儿疾病(婴幼儿腹泻、便秘、厌食、咳嗽、发热、肌性斜颈等)、睡眠障碍、焦虑障碍为优势病种。

主任简介

章海凤,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医院推拿科副主任,江西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副主任。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江西省中医药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

擅长:(1)产后康复(产后盆底肌损害、腰痛、腹部肌肉松弛、腹直肌分离等);(2)乳腺病、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3)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运动系统疾病;(4)中风、面瘫、截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等。

人物作品: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7篇。出版论著2部,其中主编1部,参编“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儿推拿学》教材编写工作。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厅级针灸课题。

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西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人物荣誉:兼任中国针灸学会民间针灸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委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3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