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列右束支魏登斯基现象

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患者,男,63岁,因活动后胸闷不适数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V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波规律发生,心率77次/min。P-R间期ms。前6个及后2个QRS波群宽顿,时限ms,V1呈rsR’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第7个QRS波群系提前发生,形态变窄,时限95ms,呈rsr′s′型,其前可见P′波,P′-R0.12s,为一次房性早搏。且在其后出现连续5次窦性P波正常下传心室。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房性早搏促发魏登斯基现象。

讨   论

魏登斯基现象是一种特殊的促进传导的干扰现象。表现为一个激动及其传导时,对另一个节律点激动的传导产生正性传导的干扰现象,使其传导时间缩短或传导阻滞改善。其产生条件有:

1.传导阻滞

魏登斯基现象一般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心脏传导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传导阻滞部位可以是房室结、束支、分支、希氏束。

2.促发性激动

在主导节律存在传导阻滞的基础上,需要出现一次有促进传导改善的激动。该激动可以是一次早搏,也可以是一次逸搏。促发性激动经过传导进入传导阻滞区,引起一次未穿透性的隐匿性传导,随后促发魏登斯基现象。

3.传导改善

促发性激动发生隐匿性传导后的一段时间内,原来存在的传导阻滞发生暂时性减轻或消失,传导阻滞的这种意外改善酷似超常传导现象。

本例窦性P波下传激动心室时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在一次房性早搏及早搏后短暂出现右束支阻滞程度减轻,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即又恢复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符合魏登斯基现象。魏登斯基现象是一种经典的心电现象,多发生在有传导阻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它的出现提示传导系统有病理性改变。就传导系统而言,该现象最常发生在于房室结、希浦系,但出现在束支内的临床较少见。

医院功能科*郭雪芬

版权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利益冲突: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3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