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ldquo摒不牢rdqu

  大年三十以后,“宅”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态,医院,成了很多人惧怕的地方。但是,真有了病,还“躲着”医院就要出大事了!

多“宅”了几小时一死一伤

  上周,医院急诊室就连连接诊了两位男性,仅仅是在家多“宅”了几个小时,其中一位丢了性命。   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捡回”了一条命的周先生,65岁,看起来比较年轻,他自己也说:“我有十几年高血压了,不过,控制得很好,邻居们都夸我身体好。”2月17日,他们老俩口和儿子儿媳在家,大约晚上11点的时候,周先生发觉自己的左眼睁不开,身体也软,“坐不住,朝后仰”,虽然距离医院只有3公里左右,周先生却不敢去,“先摒摒,也许睡一觉就好了”。凌晨2点,“摒不牢了”!周先生的老伴赶紧把儿子叫起来,开车送医院急诊。   疫情当前,全市开设了家发热门诊,医院也有发热门诊——专门搭建了临时房间,发热患者在“第一道防线”就会被初步“分筛”,有新冠肺炎“嫌疑”的会进入单独的通道,并单独另辟急诊抢救室,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才可进入,与普通患者严格“分流”。   医院后很快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所幸,周先生并没有发热,进入正常的急诊通道。周先生在第一时间就按照急性心梗走了胸痛中心绿色通道。急诊CT显示周先生的心脏供血血管堵了三根,属于比较危重的情况。值班医生立刻向心内科主任宁忠平请示,宁忠平果断决策:“立刻安排手术。”   据宁忠平介绍,“幸亏他的肺部CT显示没有炎症,我们给他做手术时不需要特别防护,手术及时、顺利,成功地挽回了他的生命。”然而,如果周医院,或者更早一点——发现身体不适时就来看病,效果会更好一些。宁忠平说:“时间就是生命,周先生毕竟经历了病危时刻,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2月12日就诊的张先生就非常可惜了:63岁的他,已经感觉上腹部不适好几天了,不过他平时就有消化道疾病,非常时期更是打算“摒一摒”,摒到2月12日上午,腹痛越来越厉害,忍到晚上实在不行了,医院——儿子从浦西赶来,又耽误了时间。更令人着急的是,张先生肺部CT显示有炎症!   宁忠平说:“这种情况下,手术是等不得的,医生不能迟疑,加强防护也要及时把支架放进去!”张先生也是心梗,而且还有呕吐状况,耽误的时间比较长,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是身体内的脏器损伤已经形成,最终还是失去了生命。

在家“熬”4天住院18天

  2月21日,55岁的医院康复出院,他感叹:“在家熬4天,结果住院抢救18天,太不值得了。”   2月1日,彭先生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医院就买了点感冒药在家“熬”,到了2月4日上午,出现了胸痛,短暂昏迷4次伴小便失禁,家属才医院。结果,还在急诊他就出现心室停搏,接诊医生当即做了心脏复苏,紧急药医院疫情期间合并发热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预案,一系列过程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进行。   心电图显示彭先生急性前壁心梗可能;相关检测在极短时间内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医院心内科会诊后马上启动绿色通道,在做好感染防护的情况下将患者送到专用导管室进行诊治。   在心内科张奇主任的带领下,心内科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脉血管问题,结合病史及一系列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诊断考虑为急性重症心肌炎,从而影响了心脏传导系统,导致的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诊断明确了,治疗思路也就清晰了!张奇立刻给患者置入临时起搏器,随后送入心脏监护室密切观察并接受进一步治疗。两天后,患者心律恢复正常,拔除起搏器。同时患者也进一步接受了核酸检测,彻底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张奇说:“彭先生的心脏射血功能入院时只剩38%,出院时恢复到了59%,完全康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每年秋冬、冬春季节交换之际,科室总会收治几例重症心肌炎患者,“这与季节变化之际感冒发病率增加有一定关系,也与部分患者忽视感冒而耽误了治疗时机也有关系。”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而医院就诊,反而导致了其他疾病治疗的延误。   “就目前临床表现来看,新冠病毒最主要的直接侵害部位是肺部,严重患者心脏可能会受到累及,特别是在一些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心肌炎患者在就诊前往往也有发热、腹泻等前期症状,这就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张奇指出,在最终诊断和治疗前,需要对新冠肺炎、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其他疾病做出快速的鉴别。

门诊停诊科室急诊可看

  目前,根据防控疫情的需要,医院都暂停了个别科室,但是急诊还是24小时开设的,比方说,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市民有急症还是要来及时就诊。   昨天下午,36岁的李女士经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到医院眼科挂了急诊。值班医生正好是眼科主任马晓昀。李女士说,她的右眼发红、流泪、疼痛已经五、六天了,自己在家用了点抗菌素,但是一点不见好转。经诊断,李女士患的是虹睫炎,因为耽误了时间,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马晓昀为李女士开了药,并预约三天后来复诊。李女士说,“医院,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我已经   八十多岁的李阿婆被送进医院看急诊时,一直在流鼻血,科主任朱立新初步评估,李阿婆呼吸困难已近二到三度,判断急诊高危患者,急向身边的家属了解病史。原来,阿婆已经流鼻血几天了,同样是由于疫情,患者医院就诊。朱立新透露,初步诊断阿婆患的是肿瘤,口腔已是肿瘤占位堵塞呼吸道,伴鼻腔、咽腔出血、有严重的贫血状态。   医院院长李明介绍说,医院开设24小时急诊和发热门诊,“尽管眼科、五官科、口腔科等这些门诊已关闭,但病人有这方面急症,仍然可以在急诊就诊。”医院目前门诊量是平时的一半左右,手术量也有所下降,但总体平稳有序,医院充足的消毒、防护时间,“现在门诊实行了全预约,来医院看病是安全、方便的。”   除了心梗、脑梗这些“摒不牢”的急病,要及时就医,不要被恐慌夺去性命,一些平时看起来不碍事的小问题也要正确对待,也可通过官方公布的电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3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