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线下,坚守战场,医务人员用行动守

刘军连工作室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9375234.html
为保障市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医院医院于5月1日至2日提供“云义诊”服务,从早上八点持续到晚上十点,共有36个专科99名专家参与,两天时间为近名患者进行了在线咨询。上海十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余飞教授就在云端接待了一位复诊咨询的病人。这是一名年轻的大学女生,今年春节前由于急剧消瘦前来就诊,确诊甲亢后予以药物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按照原本的治疗进度需要定期复查,以便调控药物剂量,避免药物性甲减或者一些副反应。然而由于近期受封控影响,原本四周左右一次的复查没能前来,如今线上复诊联系上后,这名女生表示最近觉得疲乏、没力气,一吃东西就腹胀,胃口也不好。余飞教授说,这些表现属于是甲减的症状,说明此前的甲亢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已经得到好转,但由于没有及时复查、及时调整药物,导致出现了药物性甲减症状。余飞教授告知她,首先要把药物进行减量,在仔细教导了药物减量的计算方法后,还同步在医院为她开好了验血单,医院化验血常规、肝功能以及甲状腺的功能。图说:余飞教授接诊线上患者。采访对象提供(下同)记者获悉,上海十院五一期间的线下医疗服务也不曾中断,两天的门急诊量均在人次左右,其中每日急诊数近人,救护车余辆。图说:十院医院一线战场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上海十院的重症医疗团队也坚守战场,按照“一人一策”个性化救治原则守护生命、展现担当。据悉,十院团队4月7日进驻公卫中心,接管A3病区70余张床位,承担了全市范围转运而来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这支由副院长李颖川教授带领的49人团队在组建时就有充分的考量,重症、心内、心外、呼吸、麻醉各科俱全,随着危重症救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医、药、技、护、管、工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专业布局和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和预见性日趋显现。55岁的张先生日前遭遇了命悬一线的危机:无保护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继发血栓破裂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即使是在救治手段日趋成熟和丰富的今天,对心血管内、外科医生而言,救治的挑战和风险依然不容小觑,更何况他还是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4月30日,在李颖川靠前指挥、亲自协调下,十院重症医疗队和后方大本营的心内科密切配合、遥相呼应、火速接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抢救。一周前,十院驻公卫医疗队也通过多学科协同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体外膜肺(ECMO)支持患者的临时起搏器植入术。4月21日,一名在体外膜肺(ECMO)等呼吸循环支持下的高龄男性新冠重症患者,突发了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心律失常,心率最慢时低至40次/分,严重影响全身的血液灌注。经过市级医疗专家组的讨论,考虑病人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异位心律,应尽快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由于该患者在ECMO治疗中,无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X线直视下完成操作,且患者全身肝素化,动脉血压偏高,静脉血管塌陷等情况均给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带来难度和挑战。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团队成员身着“大白”,毅然决定在床旁行临时起搏器治疗。经过紧张有序的操作,在心脏彩超辅助下顺利将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的间隔侧,心电监测也看到了熟悉的起搏信号,伴有良好的心脏机械运动。临时起搏器的植入,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心率保障。新民晚报记者左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bdfnzym/15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