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宽仁新星第23期唐映红努力成为患者

[聚焦宽仁新星]编者按:“爱上这份职业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是从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开始,是从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赞同开始,是从心电图曲线重新波动开始……”——在重医院里,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从毕业小萌新,到医学界“后浪”,他们在一次次与死神与病魔的较量中练就盔甲,直到独当一面。他们是在不断蜕变、成长的宽仁新星,为了他们深爱的白衣战袍,为了病人的性命相托,他们挥洒着青春,秉承医者初心,正在逐梦前行。从在门诊里,到病房,从手术台,到实验室……上游新闻带你们走进这一群“宽仁新星”,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看见他们,了解他们,信赖他们……“当一名医生不容易,当一名老年病科的医生更不容易,不仅仅需要我们掌握良好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袪除病痛,更需要付出热情与耐心,让他们感到安慰与温暖。”这是唐映红对自己这份职业的理解,而在患者和同事眼中,他就是这样一位笑容温和、热情开朗、乐于奉献的好医生。[本期宽仁新星]唐映红重医附二院老年病科医师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才能练好基本功“林婆婆,你今天还心慌、胸闷吗?”“唐医生,是你啊,我好多了。”“那你还是要下床走一下,不要一直躺着不动。”……“张老师,我看你血压现在是/mmhg,还是波动很大,后面我们会给你安排继发性高血压相关检查。”“唐医生,他还是头晕。”“他的血压太高,马上给他调整降压方案。”……1月6日下午2:00,唐映红来回穿梭在重医附二院老年病科29楼的病房里,这天上午他先去参加了全职医师转岗培训,医院,赶紧处理病人直到现在,中午都没时间吃饭。虽然一刻没有停歇,但面对病人、家属时,他一直保持着微笑。他说,成为患者喜欢的好医生,是他从医的目标。唐映红小时候,他的爷爷身体不好,有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喘累,每次看到爷爷慢支炎急性加重的时候心里都特别难受,治疗效果也不佳。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当医生的种子,也是从那时起,希望自己长大后能为像爷爷这样的老年人做点什么。年,唐映红如愿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二系,他知道,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当一名好医生。大学期间在重医附二院实习的他,被温馨和谐的老年病科影响至深,为了进一步深造学习,年,他选择攻读了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陈庆伟教授的老年医学研究生。老年病科的患者大多是身患多年慢性病的高龄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危急,比其他年龄段患者更难控制,预后不好。那段时间,他每天白天跟着老师收治病人,晚上在病房观察处理病情、完善病历,及时向上级医生汇报,处理完病房的事情后就一个人在电脑前收集病例、资料,最后再回到值班室处理数据和查阅文献,完成自己的论文。忙完这些都是深夜,就“借宿”在住院总办公室,这一住就是大半年。“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练好基本功,一个医学生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医生。”回忆起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那些日子,唐映红不觉辛苦,反而感谢这段时间的历练。患者的肯定和认可成了工作最大动力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唐映红留在了老年病科工作。虽然攻读研究生这3年,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但身份、角色的转变,还是让他忧喜交加。喜的是,终于算一个真正的“附二院人”了。忧的是,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加重了。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唐映红已逐步掌握了老年多器官疾病、老年危急重症、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并且收获了不少患者的肯定和认可。3年前,一个周五下午的5点多,急诊送来一位77岁的患者。正在病房忙碌的唐映红问诊发现,石爷爷喘累、呼吸困难,端坐位呼吸、心率很慢,每分钟只有三十几次,氧饱和度也不好。因石爷爷平时身体都很好,突然出现这么严重的病情,他的老伴焦急万分,眼里一直含着泪水。病情十分危急,来不及安慰患者的老伴,唐映红赶紧安排完善相关入院检查,并考虑诊断:1.III度房室传导阻滞;2.重症肺炎;3.I型呼吸衰竭;4.胸腔积液;需要立即给予治疗。在老年病科李兴升主任指导下,他积极开始抗感染、纠正心衰,把无创呼吸机用上,并在床旁成功把临时起搏器植入。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操作处理完成后,已是晚上8点多。“别太担心,虽然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但目前病情相对稳定了。”闻此,石爷爷老伴的情绪逐渐缓和了很多。第二天是周末,本不该唐映红值班,但他仍来到病房积极为石爷爷处理病情。继续控制感染,纠正呼衰、心衰,看着他在病房进进出出,石爷爷老伴及子女看在眼里,心里已对他非常信任。第二周的周一,患者仍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临时起搏器植入过久,会增加血栓风险,而且长期卧位也不利于病情康复,需要手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为此,唐映红赶紧和石爷爷家人详细分析了病情状况、手术风险等。“唐医生,你们放心为我爸手术吧,我们相信你。”本还担心石爷爷家人不愿配合治疗,但石爷爷儿子的话让他有些感动。经过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唐映红配合李兴升主任顺利为石爷爷完成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第三天,又为他抽了胸水。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呼吸机也可以取了,看着石爷爷病情一天天好转,唐映红和他家人一样开心。“出院时,看着满头白发的他满脸微笑地和我道别,我就像在欢送一位家里的长着一样。”唐映红说,患者的信任和感谢,成了他工作中最大的动力。用热情真心对患者精益求精不断学习门诊,手术,管理病人,24小时轮值班,除了临床,还有各种培训、学术会议等等。作为一名年轻的临床医生,现在唐映红每天工作的内容很多,时时刻刻都有事情在等着去做。但他认为,积极向上的心态、乐于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要求,是保证临床医生把每一项工作做好的关键。“不管事情多繁杂、棘手,我都时刻提醒自己,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健康为根本,保持开朗的心态,温和的笑容,去面对所有老年患者。”唐映红坦言,这个做好日常工作的诀窍,也是受老年病科的老师们的耳濡目染。他说,像陈庆伟、李兴升、柯大智、袁忠明、李桂琼、李春、李方胜等老师,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患者热情和关心,这不仅让科室在老年患者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让他们都拥有一批自己的“铁杆粉丝”。“每一份成绩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当一名受病人欢迎的医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唐映红说,因临床中很多老年病人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年下半年,医院心脏起搏器学习。“作为一个临床青年医生,只有不断学习,并持之以恒,才能有更多、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唐映红表示,每一个医生的成长之路都离不开科研、临床、教学,重医附二院有很多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他们就是学习的榜样。为此,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些目标。首先,在自己较熟悉的老年心血管方向上取得新的成绩,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医院的医生。此外,老年医学在不断发展,对于老年患者“全人”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他会医院或医院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技术能力,更新自己的理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患者喜欢的好医生。”唐映红自信地说。人物名片》》唐映红:重医附二院老年病科医师。擅长老年多器官疾病、老年心血管疾病治疗,长期从事心脏起搏器植入及术后随访,于年医院参加心脏起搏器学习。对顽固性心衰、心衰超滤治疗、心衰器械治疗有较深认识。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渝中院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zlbdf/15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