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近日,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联合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团队共同为一名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8岁患儿成功实施了“小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8岁的桐桐(化名),在早上起床活动时突发晕厥,伴有口唇发绀。医院抢救,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无法达到进一步救治条件,经急救车转运至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入科后,病床旁心电图显示:心房率次/分,心室率44次/分,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心律。桐桐精神萎靡,四肢末端发凉,呼吸急促,心音低顿,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考虑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
植入临时起搏器成功
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洪小杨副主任医师仔细为桐桐查体,并立即联系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石宇杰副主任医师参与紧急会诊,确定在ECMO保障下转运至导管室紧急植入起搏器救治方案。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李俊峡主任医师、石宇杰副主任医师、崔俊玉主任医师共同努力下,成功为桐桐实施“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帮助桐桐转危为安。手术完成后,起搏器发出规律的脉冲,达到维持正常心脏跳动的功能,迅速改善患儿的心排量,将桐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桐桐在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治疗观察2周,心律失常仍未能恢复,持续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儿科医学部及心血管医病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专家再次共同会诊,考虑桐桐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永久性,为了能让桐桐恢复正常生活,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治疗。由崔俊玉主任医师、石宇杰副主任医师联合为桐桐在全麻下顺利实施双腔起搏器植入术,为了减少对桐桐心功能的影响,手术方案采用了左束支起搏,历时2小时,取得良好手术效果,桐桐顺利康复出院。
微科普
心脏起搏治疗是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救命”技术。小儿心脏起搏器植入,由于入路血管纤细、心脏结构偏小、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困难,始终是心脏起搏技术的难点,国内仅有有限大型儿科及心血管中心能够开展。
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联合心血管病医学部派驻第七医学中心心内科,已成功开展多例小儿心脏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年龄最小仅9个月,技术涵盖单腔起搏、双腔起搏、植入式心脏除颤器、左束支起搏。此技术的开展应用,为缓慢心律失常患儿带来“心”希望,为患儿父母带去“新”希望。
主管
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第七医学中心
原标题:《“心”的希望!第七医学中心成功实施“小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