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解决“心”问题
我院心内科独立开展首台左束支区域起搏
传统的心脏起搏部位位于右心室,是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起搏方式。不过,最新研究显示,右心室起搏会增加心衰及房颤的风险。而近年来兴起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反应,使患者心跳更接近生理性起搏。近日,我院心内科李岩松主任、张雪莲主任团队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成功为一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实施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这也是我院独立开展的首台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标志着我院在这一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使更多患者获益于更加生理的起搏治疗。
术中标记左束支电位
患者周阿姨,今年69岁,被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中,我院心内科手术团队为其标测希氏束电位,在影像定位后,操作者将导线置于His远端与心尖连接1-2厘米处的右室间隔面,起搏标测V1导联呈“W”型。在旋入电极至深位间隔的过程中,李岩松主任反复耐心摸索,谨慎操作,在拧至左室间隔内膜下时,心电图成功变为RBBB形态。经测试,左束支电极各项参数均良好,周老伯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无手术并发症。
术中标记His影像
术后影像
术后心电图
对于患者而言,为什么需要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示意图
1.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一项生理性起搏新技术,更大化地模拟了生理性起搏路径,QRS更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远期因非生理性起搏导致的心衰发生,以及改善和延缓已经发生心功能下降的问题;
2.左束支区域起搏头端固定更加稳定,不易发生电极脱位,感知振幅更高,患者更加安全;
3.左束支区域起搏阈值相对更低,电量消耗小,起搏器使用寿命会延长,降低患者手术费用。
Tips:哪些患者会更加获益于左束支区域起搏?
1.常规的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尽量保证左室同步的患者;
2.预计EF值低,需要心室起搏,且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3.需要CRTP/D治疗的心衰患者,左束支区域起搏配合左室起搏达到更好的同步;
4.左室电极植入困难的强适应证患者;
5.植入起搏器后,心功能下降发生心衰的患者。
文字:李岩松、金露韵
编辑:胡倩虹
审核:顾勇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