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皮治疗白癜 http://m.39.net/disease/a_9110448.html
“精益求精,精准治疗”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一直追求的手术理念。近日,该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再次应用起搏新技术——左束支区域起搏,为一位罕见的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成功施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手术的成功开展,保证了患者的生理性起搏,降低了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加重,医院生理性起搏介入治疗的“新时代”。
该患者为女性,18岁。2岁时发现心率慢,院外诊断为: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此后,随着患者成长,反复发生头晕、黑矇。“心率慢”的心病也从小根植于患者的心灵,随时担心晕倒,明显影响其生活、学习。多次外院就诊均因担心起搏器治疗后会导致起搏器综合征,影响心功能下降而放弃起搏治疗。后经当地医师介绍,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房颤中心、心脏电生理中心)。
市医院心血管内科彭超主任医师接诊后,考虑到患者“心跳慢”时间长,心脏已经明显扩大,已并发心律失常性心肌病,采用传统的起搏治疗,必定会加重患者心功能的恶化,经科室讨论后,拟采用起搏新技术——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
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同意接受起搏治疗。在彭超主任医师带领下,科室介入团队顺利为该患者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治疗,手术顺利。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少见病,多数无特定病因、不可逆,临床可表现为运动耐量受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导致心力衰竭、阿斯综合征等,需要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然而,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可导致或加剧双心室内机械不同步,导致心室扩大、增加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等风险。而左束支区域起搏是选择性希氏束起搏,是较为生理性的起搏模式,保证了左心室的主导起搏,减低了起搏综合征及心衰的发生。
医院启动“学科建设年”以来,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秉承“团结、规范、求实、创新”的理念,不断拓展科室新技术应用。目前,该项新技术已经应用于近百余例患者,实现了该类患者不医院同质化的治疗,缓解了当地百姓出州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境。
AUTUMN.COMING.科室简介KEEPLOOKINGFORWARDTOGOING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房颤中心、心脏电生理中心)是黔西南州最早成立的心血管病亚专业学科。科室由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心电生理检查室、专科门诊组成,是贵州省“青年文明号”的授予科室,是“国家胸痛中心”的创建科室,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基层医师培训示范中心”,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新药创制专项重大项目合作中心、是“兴义市高血压诊疗中心”,是院级重点学科,是省内外多位专家工作站。
科室医护人员先后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浙江大学医院、医院医院进行心血管疾病的系统研修学习。
目前科室开展的主要技术项目有:
(1)冠心病介入诊治(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慢性冠脉病变正向、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
(2)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房颤、房扑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室早射频消融);
(3)埋藏式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ICD植入、CRT-P/D植入);
(4)心律失常的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食道调搏、心内电生理检查、植入式长程心电记录);
(5)心脏亚极性负荷试验(运动平板试验);
(6)各种永久起搏器程控;
科室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科训是“团结、规范、求实、创新”。
科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zjjs/1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