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

定义

慢性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最主要的死因。

西方国家:引起慢性心衰的基础心脏病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

我国: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主,现以冠心病居首位,高血压有明显上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和心肌病位于其后。

病因

1.心肌病变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退:如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

2.心脏负荷增加:

①压力负荷(后负荷)增加:左室压力负荷增加见于高血压、主狭等,右室压力负荷增加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②容量负荷(前负荷)增加:如二闭、主闭、先心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全身血容量增大疾病(甲亢、慢性贫血)。

3.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如二狭、缩窄性心包炎、肥厚性心肌病等

诱因

1.感染:最常见和最主要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全身性感染等。

2.心律失常:房颤是心衰最重要的诱因。亦可见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和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3.治疗不当:如洋地黄中毒、不恰当的停用降压药或利尿药物等。

4.循环血容量增加:如静脉输液、输血过多过快,钠盐摄入过多等。

5.生理和心理压力过大: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张、剧烈运动等。

6.妊娠和分娩:加重心脏负荷,可诱发心衰。

7.其他:合并贫血和甲亢及原有心脏病变加重、风湿活动等。

发病机制

可能与多种代偿机制、心衰时各种体液因子改变、心肌损害与心室重塑等有关。

病理改变.

*早期心肌代偿一正常心功能:

1.FRANK-STARLING机制:异长自身调节;

2.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心率增快、水钠潴留;

*.晚期心肌代偿过度--失代偿

3.心肌损害与心室重构;

4.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

临床表现

(1)左心衰竭:以肺瘀血及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1)心源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最常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典型)和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是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2)咳嗽、咳痰、咯血:咳嗽较早出现,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减轻,痰呈白色浆液泡沫状,偶可见痰中带血丝。肺瘀血不断加重或肺水肿时,可咳粉红色泡沫痰。长期慢性肺瘀血肺可引起大咯血。

3)低心排血量症状:心排血量降低导致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病人可有乏力、疲倦、头昏、心悸等。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左心衰时血液进行再分配,肾血流量明显减少,病人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灌注不足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5)体征:除原发病的体征外,可有交替脉(特征性)、心率加快,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P2亢进、两肺底湿哕音等。

(2)右心衰竭:以体循环静脉瘀血为主要表现。

1)消化道症状:最常见,因胃肠道及肝淤血而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等。

2)心源性水肿:右心衰典型表现(水钠潴留和静脉瘀血使毛细血管压增高)。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见于背骶部或足踝、胫前部,一般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并可伴有胸水和腹水。

3)发绀:静脉淤血致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

4)体征:除原发病体征外,可有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特征性体征)、肝肿大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有肝功能损害、黄疸及大量腹水。

(3)全心衰竭:

左、右心衰的表现同时存在。如先有左心衰再发生右心衰时,呼吸困难减轻而发绀加重。

(4)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一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或不相适应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Il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日常体力活动可导致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导致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IV级:不能无症状地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不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胸片:为诊断提供依据,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和动态改变可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肺瘀血的有无及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KerleyB线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

(2)ECG:可有左心室肥厚劳损,右心室肥大等。

(3)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提供各心腔大小的变化及心瓣膜结构、功能情况。通过测量射血分数EF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正常EF50-70%,左心衰50%,右心衰40%。

(4)漂浮导管检查:适用于急性重症心衰患者,可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及含氧量,计算心脏指P数(CI)、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CWP)

(5)脑钠肽BNP测定: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已广泛应用,有助于心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疗效、预后。BNPpg/ml,可排除心衰,BNPpg/ml,则说明存在心衰。

(6)6分钟步行试验:要求病人在平直的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以判断心衰程度。

结果;m重度心衰

~m中度心衰

~m轻度心衰

洋地黄类药物

机制:

★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

★电生理作用---抑制传导、提高心房、交界区、心室自律性;

★兴奋迷走神经---对抗交感神经兴奋的不利影响。

适应证:

①心衰,同时伴有快速房颤者最佳;

②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及房扑伴快速心室率;

地位:可改善症状,但不能降低病人死亡率。

禁忌证

预激合并房颤

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24h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II度或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尖瓣狭窄呈窦性心律

洋地黄中毒及过敏是绝对禁忌症

你好!护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tslf/10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