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73岁的老靳可以下床活动了
此时距离他入院做手术
还不到8小时
他小心翼翼的摸了摸心口,惊奇又兴奋:“起搏器真的装上了?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哇?”
今天上午,老靳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手术,一枚尺寸如维生素胶囊般的心脏起搏器,通过他腿部的静脉植入了心脏。
这是上海首例
经皮股静脉穿刺植入
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的临床研究
这在华东地区尚属首次
正在进行的这项上市前临床研究,旨在验证无导线起搏器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据了解,项目将在中国的7家医院开展85例手术。
最小心脏起搏器
可由腿部植入减少痛楚
8月13日早上9点,随着老靳的右侧大腿根部被细针刺入,这场特殊的手术开始了。
老靳患的是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简单地说,他的心率就像“失灵的打桩机”,一会快,一会慢。快的时候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慢时一分钟只跳28次,还有一次走在路上突然眼一黑,晕到了。
像老靳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也被称为“快慢综合征”,安装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病人患有20年的高血压,心脏肥大且有直肠癌手术史。若采取传统方法植入起搏器,创伤大,患者家属很是纠结,“再做手术,老人能不能吃得消啊?”
■手术过程中
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内科主任吴立群教授有备而来,笑谈间抚平了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在一番充分沟通后,患者和家属最终决定选择无导线起搏系统,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皮下放置脉冲发生器,不开膛破肚,将创伤减至最小。
利用传送管道送入“胶囊”起搏器,穿过三尖瓣,导管向前方喷射造影剂,X光透视下,起搏器抵达右心室,吴立群小心翼翼地将其释放,左右牵拉测试起搏器的四根“爪子”已牢牢扎根心肌壁。40分钟后,手术在助手金奇副主任医师,潘文麒副主任医师,凌天佑医生及张凝医生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完成。
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万的患者植入了起搏器,它通过发送电信号提高心率来恢复心脏跳动节律,自年植入型起搏器问世以来,已成为心动过缓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传统起搏器由于电极和囊袋的存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囊袋感染、穿刺导致的气胸、心包填塞、导线脱位,导线断裂,血肿,三尖瓣返流等。
“用的年数多了,容易产生囊袋感染化脓,而导线的感染发生率也在2%~3%。”吴立群教授表示,跟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不需要在皮下埋设囊袋,降低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比传统起搏器小90%
仅重2克
外观上,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大约是一个茶袋的大小,需要植入上胸部。
■无导线起搏器只是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
而无导线起搏器就像一颗维生素胶囊,其长25.9毫米,体积1.0立方厘米,重量仅2克,事实上,它比传统起搏器小90%。无需皮下切口,不再有囊袋感染的风险,而且还不影响患者上肢的活动,这样的“无创”手术更是不少爱美女性的福音。
今天上午,吴立群教授领衔的电生理治疗团队,成功为5名患者实施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今年41岁的舞蹈老师琳琳也是其中之一。
5年来时不时眼前发黑,一次舞蹈课上她差点晕过去,随后心悸头晕的症状持续加重。因为害怕留下刀口迟迟不肯手术的她,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太神奇了,以前听说医院躺上两天的,可是我做完手术一点感觉也没有!”
小身形大能量
放心接受核磁扫描
别看身形小,只有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但它的“能量”却不容小觑,它的电池寿命预计长达约12年,而且还兼容MRI核磁扫描,让患者可以放心接受影像扫描诊断。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万人植入了这种“胶囊”起搏器,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正在进行的上市前临床研究,旨在验证无导线起搏器在中国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项目将在中国的7家医院开展85例手术,其中,医院为上海首医院。
■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手术团队
欢迎转发点赞
撰文、编辑
李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