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自李秋艳大夫专著《养心就是养命》)
心脏是我们身体的重要性脏器之一,一些人平时有心脏不舒服,医院检查又查不出问题。比如,心脏悸动、心慌、心堵、心动过速等等,有些心脏问题只有发作时候才能查出来。
那么,如何自我保护心脏、强健心脏呢?心脏不适怎样在30秒内缓解?心绞痛突发如何自救争取时间?日常保健如何养护心脏?
这里给您推荐自己保养心脏的方法——穴位按摩!
中医院心脏专家、临床医学博士李秋艳大夫,是“国医大师”、心血管病权威专家翁维良的首席弟子,她告诉大家几个穴位的自我按摩,可以强健自己的心脏。
穴位按摩、心脏保健操,一学就会,每天只做几分钟,心脏保健康。
1.极泉穴:治疗心悸
极泉穴治心痛干呕,四肢不收。
心悸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心悸虚型患者常表现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等;而心悸实型患者常伴有上火、瘀血、口渴等现象。心悸一般虚实结合,两者都存在,所以会出现复杂的病症。除了口服药物之外,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缓解不适。
极泉穴在腋窝的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也是腋动脉搏动处。泉有泉眼之意,这里是心经的源头,心经从极泉穴开始,逐渐向下贯通至各个经脉。每当我们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2.太渊穴:保护心脏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太渊穴,不仅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太渊穴所处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脉搏的情况来对此穴进行按揉。
感觉脉搏跳动不稳定时,就可对太渊穴进行揉按,一般几分钟便可使脉搏恢复正常。心脏不好的人或者想养心的人每天均可按揉太渊穴,每次几分钟就能对心脏起到保健的作用。
3.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千金要方》
导致心律不齐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体内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或者异常,可能就会导致心脏跳动不均匀;另外人们的情绪在严重波动及激动的时候,体内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也会出现心律不齐。
此外,一些心脏类疾病也会导致心律不齐,例如,冠状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还有我们食用的一些食物和药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物质,也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律不齐,比如有人饮咖啡、浓茶等就会出现心慌等症状。
心律不齐包括心动过速、过慢和不规律,其中包括很多类型,如窦性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内关穴如何找?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而准确的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的位置。
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所以心脏病患者可以长期按压此穴位,并且不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左右手轮换,每只手臂按压十分钟左右,每日按压2~3次即可。
4.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
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在户外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穴位找到后便可用细木棍按压此处,用力要适中,速度要均匀,一般几分钟后心绞痛症状就会明显减轻,之后再按压就会消失。按压时可以采用两耳轮换按压,直到患者疼痛减轻或者消失为止。
5.膻中穴:治心脏病、冠心病
膻中穴属任脉,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此穴位还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交会穴,也是宗气汇聚之处。膻中穴是心包经的募穴,也就是活肺脏之气皆汇于此,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
膻中穴好比皇上居住的深宫,位于整个宫廷最中央的位置,外面包围着层层大殿,而且每层都有相应的人进行把守。皇宫若出现问题,外面宫殿的人都会汇聚于此保护皇上。
所以,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出现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如何找到这个穴位?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我们平时所说的“心窝”,指的就是膻中穴。
6.少府穴:防治心绞痛
少府穴属于手少阴心经穴中的一个,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不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患者按压此穴三至五分钟,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便会明显减轻。曾患有心绞痛的病人可早晚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绞痛的发生
7.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
承山穴可以预防心脏病,因为此穴位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的腿部肌肉每次在收缩时,会排出一定的血液,血液会回流到心脏,然后通过心脏再运输到这里。
很多老年人经常会拍打小腿,这并不是简单的放松筋骨,而是在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此穴位对心脏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8.至阳穴(宽心穴):治心慌、胸闷
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
至阳穴属于督脉,其位置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患者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揉压时可选择拇指,也可以选择火柴棒或者硬币之类的东西。揉压时可持续揉压,也可以按压一次,然后数十秒后再按压。此外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
9.足三里:有效治疗房颤
足三里穴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穴位,位于人体外膝眼下三寸的地方,将除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并拢,然后将食指贴着外膝眼,此时小手指所处的位置就是足三里。注意它并不是在迎面骨上,而是在迎面骨外侧的肌肉下陷处。
按揉这个穴位时,可用食指和中指进行按揉,如果力道不够,还可用拇指揉压,每次手指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数百下即可。揉压时会有酸胀的感觉。还可以采用拍打的方法。按揉此穴位对治疗心慌气短、心悸、房颤等症状都有不错的效果。
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