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作、病程较久的痛风病人,尤其是血尿酸长期升高得不到及时控制和经常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者,可在关节周围或耳郭等处的皮下,发现高出于皮面的黄白色结节,临床称之为痛风石。痛风石是由于血中过量的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而形成的。沉积于皮下的尿酸盐为白色的结晶状,对皮下组织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性反应。久之可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尿酸盐沉积逐渐增多、扩大,结节亦随之变大,皮肤膨胀、扩张,加上尿酸盐的侵蚀作用,结节可发生破溃。痛风结节一般质地偏硬,状似圆形石子,故称其为痛风石。
痛风石好发的部位是外耳的耳轮、尺骨鹰嘴、指间和掌指关节、指端皮肤、手掌、腕关节、跖趾、踝关节、足背、足底、膝关节囊和肌腱等处。痛风石如果位于体表,是比较易于发现的。体表初次发生的痛风石表面呈黄白色,质地中等,一般没有明显的压痛和波动感。痛风石小的只有数毫米,如沙粒,称痛风沙粒。随着病情的进展,痛风石可逐渐增大,可如鸡蛋或有更大的痛风结节累积赘生。数目可从最初1~2个增加到十几个以上,并累及多个部位,国内报道痛风石最多的一例达多个。
一般而言,不经过治疗的痛风石不会自然消失,只会随疾病的迁延而逐渐增多、增大。痛风石经积极治疗使血尿酸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痛风石可以消退。这是因为痛风结节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能与血液中的尿酸盐自由交换,经排尿酸治疗后,结节内的尿酸吸收入血,由肾脏经尿排出体外。痛风石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数量越多,消退时治疗时间要长。
有人追踪统计报道,在患痛风20年后,约70%病人出现痛风石。从第一次痛风急性发作到出现痛风石为3年到几十年不等,平均为10年左右,这当然同痛风是否合理治疗有关,功;同血尿酸持续的高浓度有关。痛风石除在典型部位耳轮处外,还可在关节炎反复发作的部位,如足趾、手指、腕、膝,肘关节等周围,少数病人可有眼睑、角膜、舌、声带、鼻软骨、心肌和主动脉瓣上的痛风石,由于痛风石作为一种异物,沉淀在脏器,必然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通常关节腔内的痛风石要比皮肤上的痛风石出现早,痛风石可大如鸡蛋,小如芝麻,可以无明显疼痛,也可溃烂脱落,色如石灰。沉积在关节腔或关节附近的痛风石可破坏关节,造成关节畸形,以至影响日常生活。巨大的痛风石不能穿鞋,行走困难。肾脏中的痛风石导致肾绞痛发作,出现血尿,少数病人因大量的痛风石阻塞了肾小管,或巨大的结石阻塞输尿管而引起肾盂积水,继发感染,肾功衰竭。心肌等重要器官上的痛风石可使心脏受损,出现传导阻滞从而给病人带来致命的危害。
因此得了痛风,一定要进行系统的治疗,切不可觉得止住了疼,就不再进行正规的降尿酸治疗。
——摘自网络
联系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号(桐柏路与中原路交叉口)
门诊白癜风早期症状北京那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