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如何分类?3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后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可将心房颤动分为四种类型: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7d内能够自行终止的心房颤动,通常指持续时间在48h内的心房颤动。
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7d的心房颤动,或需经过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者。当采用节律控制时,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超过1年称为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
持久性心房颤动:不适合或不愿意接受任何转律措施或无有效措施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
首次发作者称为初发心房颤动,可成为上述三种类型之一。上述任何一种出现症状急性加重时,称为急性心房颤动或心房颤动急性加重期。
心房颤动需要与哪些心律失常鉴别?
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时(超过次/min),听诊或心电图表现节律偏整齐,易被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较长时间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不齐,有助诊断。
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心房颤动伴有差异性传导或旁路前传时,应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若QRS波宽窄形态不一,宽QRS波群之前有相对较长的RR间期,有利于差异性传导的诊断。若QRS波宽窄形态不一,QRS波群起始部粗顿,可见心室预激波,有利于预激伴心房颤动的诊断。心房颤动时的长RR间期如何处理?
心房颤动患者常因房室交界区的隐匿性传导而出现较长RR间期,以休息及夜间睡眠时常见,也见于药物作用。无血液动力学障碍及相应症状,24h总体心率不十分缓慢,心率可随活动及休息而相应变化,无连续出现的长RR间期,不应诊断心房颤动伴房室传导阻滞,可观察,不做特殊处理,也无需调整当前服用的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在除外药物及其他因素影响后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应考虑起搏治疗:
1.出现与心动过缓或长RR间期相关的症状如头晕、黑矇或晕厥。
2.虽无症状,但RR间期>6s,或伴缓慢性心室率。哪些心房颤动患者需要抗凝?准备进行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可能自行转律的患者(如新发心房颤动或阵发心房颤动)。无论采用心室率控制或节律控制的方法,具有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均应抗凝治疗,包括:3①瓣膜病伴心房颤动。②肥厚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③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膜病患者
④有其他抗凝指征的心房颤动患者,如合并体循环栓塞、肺栓塞、机械瓣置换术后等。心房颤动患者转复节律时如何抗凝?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48h在电复律或药物复律之前或复律后即刻,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复律后,无栓塞危险因素者,停用抗凝药。有栓塞危险因素,需长期抗凝。未能复律者,根据有否栓塞危险因素决定是否长期抗凝。
心房颤动发作时间>48h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若无急性复律指征,应在抗凝治疗3周后考虑择期复律。也可行食管超声检查,明确无左心房血栓后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的前提下提前复律。转复窦性心律后,继续进行4周的抗凝治疗,以后根据栓塞危险分层确定是否需要长期抗凝。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48h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但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有急性复律指征,在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前提下紧急复律,转律后继续抗凝治疗4周,以后根据栓塞危险分层确定是否长期抗凝。转律不成功且具有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载请注明
电复律和药物复律抗凝有区别吗?
心房颤动复律时栓塞的风险与复律的方式无关,即无论电复律或药物复律均需抗凝。
急性期抗凝药物如何选择?医学网转载请注明
普通肝素:70U/kg静注,之后以15U/kg开始输注,以后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用量,将aPTT延长至用药前的1.5~2.0倍。低分子量肝素:应用方法及剂量可根据不同制剂和患者体重,参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剂量。如依诺肝素:U/kg/次,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那曲肝素:85U/kg/次,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也可用于心房颤动复律时的抗凝治疗。
如何应用华法林抗凝?华法林减少和预防心房颤动所致卒中及体循环栓塞的疗效确切,可用于瓣膜病及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应用前需要评估栓塞、出血的危险因素,交待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强调定期监测的重要性。华法林由肝脏代谢,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半衰期36~42h。服药后2~7d后出现抗凝作用。可在2~4周达到目标范围即INR2.0~3.0。华法林本身的代谢受到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药理作用易受到食物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需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及时调整剂量。初始剂量:华法林2.5~3mg/d,某些患者如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者,初始剂量可适当降低。如需快速抗凝,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5d以上,在给予肝素的第一天即给予华法林,并调整剂量,当INR达到目标范围时,停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监测频率:在应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INR,并据此调整华法林剂量。华法林最佳的抗凝强度为INR2.0~3.0。首次服用华法林后2~3d查INR,治疗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医疗条件而定。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d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INR日,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此后,根据INR结果的稳定性数天至1周监测1次,也可酌情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1次。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INR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1次。如需调整剂量,应重复前面所述的监测频率,直到剂量再次稳定。剂量调整:初始剂量治疗INR不达标时,可按照0.5~1.0mg/d的幅度逐渐递增并连续(每3~5d)监测INR,直至达到目标值(2.0~3.0)。如INR一直稳定,偶尔波动且幅度不超过INR目标范围上下0.5,可不必调整剂量,可数天或1~2周后复查。如果INR连续测得结果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开始调整剂量。INR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5%~20%,调整剂量后注意加强监测。
哪些情况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
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未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血压≥/mmHg);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妊娠;周内的大面积缺血性卒中;其他出血性疾病。
如何处理华法林所致的INR异常升高及/或出血井发症?
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对于INR异常升高时,需安徽白癜风医院西藏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