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专家教你1分钟看懂心电图

参加过体检的人都知道,在体检报告上的心电图检查报告部分,往往写着诸如“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听起来很吓人的专业名词。尽管医生说这些都是“小问题”,但体检者可能还是忐忑不安。那这些“小问题”,是不是真的“没事”?

正常心电图

中国第一台医学多参数监护仪的创始发明人、美国加州大学医疗电子专业林乐胜博士说,在健康成人24小时心电监测中:约20%—70%的人可见室性早搏,50%—80%的人可见房性早搏。2%—8%的人存在短暂的一度(或二度)ⅰ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8%—34%的人可见到短暂的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

据检查报告显示,40%—60%的人可能有窦率不齐,尤其是年轻人,5%—15%的人存在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压低的发生率分别达到15%—23%和10%—30%。有异常不等于有病,这些看似专业的病名,到底隐含着心脏怎样的信息?

房性、室性类心电图报告举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

‘窦性’是正常的,非‘窦性’才是有问题的

林乐胜博士说:“不少人看到‘窦性’,以为是病名,这完全是误解。人们正常的心脏搏动起源于心脏右心房上一个叫‘窦房结’的特殊小结节,从这里启动的正常心跳都称‘窦性心律’。也就是说,‘窦性’是正常的,非‘窦性’才是有问题的。”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

然而,心脏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一起支配调节,前者兴奋能使心跳加速,后者则相反。当人情绪激动、兴奋或进食、活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相反,当人安静、休息时,迷走神经占主导地位,心率变慢。因此,每个人的心率在不同时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人活动状态不同,也因此把神经系统训练成一种状态: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迷走神经占主导,不管他们在什么状态下,心率均比同龄人慢,夜间甚至可慢至25—30次/分。

紧张刺激会出现性早搏、室性早搏

相对于上面说的“窦性”,来源于心房和心室的心脏起搏,分别称为“房性”和“室性”;而早搏(期前收缩)指原先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突然出现提前的心跳,这的确是由异常的电性奋引起,但并非全是病态。健康人中也有相当比例,且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增加。

室速

房速

约90%的老年人可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饮酒、饮咖啡和茶,运动、情绪激动等,也会增加这种比例。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即提示心脏疾病

ST段

st段抬高和降低,我们总认为就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表现。林乐胜博士介绍,首选感觉平时心脏有没有不适感,如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头晕、眼花、疲乏无力等供血不足症状,就要考虑病理性;其次,若传导阻滞只出现在夜间睡眠时,觉醒或活动后传导阻滞消失,多属生理性,尤其是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者,如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而如果情况出现于白天,活动后不改善甚至加重,需考虑病理性;最后,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性传导阻滞、非频发的早搏,多考虑生理性;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25次/分)、二度ⅱ型或ⅲ型窦房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均需考虑病理性。若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只要出现一次,即提示心脏疾病。

心室颤动

T段改变

林乐胜博士说:“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这是医生判断前述情况的最重要依据,因为病理性心律失常仅是心脏疾病的一个表现,对人有影响的不是心律失常本身,而是其引起的基础器质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信息来源:胡桃医疗









































白癜风的治法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2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