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gxnanning.com/feidian/680.html年4月13日,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蒋廷波教授、惠杰教授、蒋彬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倾力合作,成功为一名慢性心衰患者植入全国首例、雅培公司独家、具有左室多位点起博(MultipointPacing,MPP)功能及生理性智能融合算法SyncAV功能的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PAbbottQuadraAllureMPTMPM)。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经历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后,证实其对具有心脏收缩不同步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疗效显著,从而给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
多年以来,由蒋廷波教授带领的医院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学科在CRT的手术总量、治疗水平、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上也不断突破、有所建树。
01病史资料简要病史:患者男性,71岁,反复胸闷气喘气促10余年。
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扩心样改变,心功能IV级,房室传导阻滞(AVB)。给与充分并优化的抗心衰药物治疗。
心电图提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II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偶发短阵房速;室性早搏。
心超提示:左室心尖部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左房左室增大;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LVEF:25%;LVEDD:74mm。
心脏组织多普勒提示:左室内收缩不同步。经抗心衰药物治疗后NT-proBNP:pg/ml。
患者术前心电图
患者术前心脏彩超
患者术前组织多普勒
02诊疗方案该病人的临床诊断为慢性心衰合并AVB。
根据《年ESC心力衰竭指南》中“HFrEF(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无论NYHA分级,若存在心室起搏适应证以及高度AVB,推荐使用CRT而不是右心室起搏,以降低发病率;适应证等级I,证据级别A”;以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需要高比例(40%)心室起搏的HFrEF患者应当植入CRT;适应证等级I,证据级别A”,该患者为CRT植入I类适应证。
同时,该病人合并有左室内收缩不同步,经科内专家讨论,最终选择雅培公司具有创新性功能的CRT-PQuadraAllureMPTMPM,该CRT具有多位点起搏功能和SyncAV自适应同步化优化CRT技术,可以提高患者CRT反应,降低不反应率,成为CRT治疗的反应方式的创新方法。
03术程经过经左侧锁骨下静脉分别放置右房、右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于右房心耳处及右室心尖部,参数满意;左室四极电极导线经冠状窦放置于后侧静脉,其中1、3两点参数满意,无膈神经刺激。
影像下起搏导线最终位置
头端具有“S”型的左室四极导线:QuartetQ(Abbott公司)
本次植入的CRT-PQuadraAllureMPTMPM(Abbott公司)
04术后随访术后即刻为患者开启“MPP”以及“SyncAV”功能,术后一周进行超声下优化。
CRT一键优化工具包
D1-M2左室单位点起搏图
D3-RV左室单位点起搏图
D1-M2和D3-RV左室双位点起搏图
术后一个月随访,CRT各项参数良好,双室起搏比例%。复查心脏彩超:EF31%(Simpson法:36.6%),LVEDD70mm。左室收缩末内径减少近10%。继续随访,以观后效。
专家寄语此次植入使用的左室多位点心脏再同步起搏器(型号:QuadraAllureMPTMPM)与传统的双极CRT-P最大不同在于,通过左室四极电极的两个位点同时发放的起搏脉冲,帮助达到右室的融合,更有效重建左室内的同步性,适合这位患者左室内不同步的情况。有研究显示MPPCRT能再进一步提高19%*的有反应率。
而SyncAVTMCRT动态间期优化技术基于患者自身心律量身定制的个性化CRT程控优化技术,根据患者自身状态,动态调整AV间期,右室下传、右室起搏与左室双点起搏的四点融合,有效改善电同步性,纠正心衰患者收缩不同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四极CRT手术的植入成功率,提高病人的愈后生活质量,造福更多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获益。
获取更多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