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顺序起搏依赖于传导系统的控制。传导阻滞会影响心脏各个腔室的起搏顺序改变,从而引起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心输出量的改变,引起心肌的供血不足,体循环、肺循环的供血不足而产生全身脏器功能的改变。引起心脏各腔室的前后负荷改变,继而可能引发腔室的形态学改变。心脏传导系统构成心脏的电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心房传导系统→房室结→房室束→远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网络心房传导系统包括:心房心肌、心房间束(下束和Bachmann束)传播,可能还有节间束(前束、中束和后束,节间束的存在仍存在争议,因其未得到组织病理学的证实)心脏起搏顺序心动周期传导阻滞的产生和分类传导一词描述了电脉冲通过心肌组织的传播。延迟传导和电脉冲传播的间歇或永久中断称为阻滞。可发生在窦房结(第一、第二和第三度窦房结阻滞)、心房心肌(心房内阻滞)、Bachmann束水平(房间阻滞),最后发生在房室结和心室内His-Purkinje系统(第一、第二和第三度房室阻滞和束支阻滞)。一度传导阻滞:电脉冲通过心肌组织的时间延长。二度传导阻滞:传播时间延长和中断。三度传导阻滞:完全的传导中断。1窦房传导阻滞
01-定义
因窦房结周围组织病变,使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出到达心房的时间延长或不能传出,严重时可导致心房心室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可暂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心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漏跳”(长间歇)。
02-三种形式的阻滞
一度窦房阻滞:表现在脉冲在窦房结和心房心肌之间的传播慢,此种房室传导在体表心电图无法识别。二度窦房阻滞:窦脉冲传导到心房心肌的暂时中断。临床上一般分为二度I型(窦房传导时间逐渐延长然后出现一次心房漏搏)和二度II型(在规律的心搏周期突然出现一次长的P-P周期,长周期是短周期的整数倍,常出现逸博)。三度窦房阻滞:对应于窦房结与心房之间没有传导,即完全型窦房阻滞。因体表心电图无法单独记录窦房结信号,故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无法区分。依据既往传导阻滞病史的基础上或者心电Holter记录到基础的窦性节律才能诊断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其它均归为窦性停博。特殊的希氏束电图可记录到窦房起搏信号,故可以区分,但其为有创检查,技术难度高,手术风险高,故在国内兽医界尚未有开展的报道。03-窦房传导阻滞的病因
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窦房结缺血或梗死亦常见。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炎症或缺血所致的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等。高钾血症、高碳酸血症,病毒感染。窦房结周围区域的退行性硬化、纤维化、脂肪化或淀粉样变。药物中毒以及大剂量使用普罗帕酮亦可引起,但多为暂时性的,如洋地黄、奎尼丁、维拉帕米、丙吡胺、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等。.少见于静脉推注硫酸镁所致(注射速度过快所致)、低钾血症时也可发生。04-治疗指征
窦房传导阻滞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严重影响心输出量。窦房传导阻滞是否需要干预主要依据是否影响了心脏功能。
如对心输出量影响不大,可定期复查心电图进行观察。心输出量的判定可通过心脏超声学检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临床表现判定。一般心室率在犬不低于60,在猫不低于70的轻症患畜可予以临床观察。如果出现严重降低心输出量的情况就必须进行治疗。如出现以下伴发症状应立即予以治疗:可出现晕厥、低血压、阿-斯综合征等并发症。轻度的间歇性传导阻滞可进一步发展成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所以应定期复查。05-窦房传导阻滞对麻醉的影响
间歇发作的窦房传导阻滞且心率较高(犬大于60次/分,猫大于70次/分)无明显症状,并且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变的患畜可在充分准备(阿托品、肾上腺素甚至临时心脏起搏)的前提下酌情进行麻醉。麻醉应避免使用利多卡因等对心室率影响大的麻醉药物。持续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窦房传导阻滞,如二度II型和三度传导阻滞且心室率低,并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应进行治疗并在症状缓解以后进行谨慎的评估再择期进行麻醉。如果在麻醉过程中窦房传导阻滞加重,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的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增长,反复频繁发作应给予及时治疗并评估情况如治疗后未缓解,心室率持续下降,血压下降明显,外周循环充盈情况差等出现要考虑立即退出麻醉。参考资料和出处:
*《小动物心电图入门指南》(MikeMartin)曹燕、王姜维、夏兆飞译
*《小动物临床手册》
*《Electrocardiographyofthedogandcat》*《cardiorespiratroryDiseasesofDogandCat》
在这里向书籍的作者和译者表示诚挚的感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