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护士考生掌握知识,护理考试研究中心小编精选了一些试题给大家练习,每道题都有答案解析,考点讲的清楚明白,考生学习更高效!今日试题如下:
开始练习
1、现场心肺复苏操作首要步骤是A、心前区叩击B、心脏按压C、口对口人工呼吸D、按额托颈,保持呼吸道通畅E、心内注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1、B
2、在意外事故现场,对受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A、听心音B、观察心尖搏动C、测血压D、作心电图E、摸颈动脉搏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2、E诊断是否心跳停止的标准是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心脏骤停后最容易发生的继发性病理变化是A、肺水肿B、急性肾衰竭C、急性肝坏死D、脑缺氧和脑水肿E、心肌缺氧性损伤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3、D心跳呼吸骤停引起脑损害的基本病理是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是复苏后处理的重点之一,其重点在于防止和减轻脑水肿。4、心跳、呼吸骤停时心电图表现可为A、心房扑动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C、房性心动过速D、病理性Q波E、心室纤颤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4、E心搏骤停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①心电活动完全停止,呈水平线,或仅有P波;②缓慢无效的心室波;③心室纤颤。
5、心脏骤停最主要的病因是A、心肌病B、急性心肌炎C、主动脉瓣狭窄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E、溺水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5、D引起心脏骤停可以是心脏本身(心源性)的原因,也可以是非心脏性(非心源性)的原因。心源性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非心源性原因: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等。
6、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的内容包括A、保持呼吸道通畅、恢复循环、脑复苏B、人工呼吸、恢复循环、药物治疗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恢复循环D、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电除颤E、开放气道、恢复循环、药物治疗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6、C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7、心肺复苏时,判断意识及反应的时间不得超过A、5sB、6sC、8sD、10sE、15s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7、D心肺复苏时,判断意识及反应的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8、小儿心肺复苏过程与成人相似,但其胸廓按压幅度要小于成人,婴幼儿按压幅度为A、0~1cmB、1~2cmC、2~3cmD、3~4cmE、4~5cm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8、B小儿心肺复苏过程与成人相似,但其胸廓按压幅度要小于成人,婴幼儿按压幅度为1~2cm。此题为记忆性题。
9、心肺复苏成功后,为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的体位是A、侧卧位B、俯卧位C、头低足高位D、仰卧位,头偏向一侧E、半坐卧位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9、D心肺复苏成功后,为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的体位是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10、白带多为乳白色黏液状,宫颈表面糜烂平坦,占宫颈面积1/3~2/3,为A、单纯型中度糜烂B、颗粒型中度糜烂C、颗粒型重度糜烂D、乳突型中度糜烂E、乳突型重度糜烂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10、A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3型。单纯型糜烂指炎症初期鳞状上皮脱落后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颗粒型糜烂指炎症继续发展,腺上皮超常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乳突型糜烂指间质继续增生,糜烂面高低不平更加明显,呈乳突状突起。根据糜烂面的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糜烂面积小于宫颈面积的1/3为轻度糜烂;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为中度糜烂;糜烂面积大于宫颈面积的2/3为重度糜烂。
◆练习题|护士资格
◆练习题|护士资格
◆练习题|护士资格
◆练习题|护士资格
◆练习题|护士资格
◆练习题|护士资格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试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