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时代,心房内传导阻滞必然是心脏电生理的热点话题。
——《心电图P波形态诊断学》
一、心房的特点
1.心房组织在解剖上几乎均为单一的心房肌细胞,少有浦肯野细胞,不像心室那样具有完善的希浦系统,所以激动在心房内传导速度较心室慢;
2.心房壁薄,不同部位厚薄不均匀,血流动力学改变时,房内压改变而易使心房变形扩张等,容易促进折返环路形成;
3.心房肌供血较心室肌不丰富,容易发生缺血改变导致纤维化;
4.心房肌细胞较小,纤维排列相对紊乱,有端-端、侧-侧连接;心房肌排列方向一致有序则是心房内形成优势传导的基础;
5.心房肌内自主神经分布丰富,交感兴奋可促进心房肌自律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心房激动折返的形成;
二、窦房结与房室交界区的联系
窦房结发放冲动并呈非放射状扩布,而是同步、多方向扩布,具体如下所述,大致分4组波(此部分内容注意与心电图P波诊断学中内容进行整合):
①激动沿界脊迅速由高位右房下传,经房间隔传导低位右心房;
②经Bachmann束从前面由右房传到左房;
③激动夸心房后壁由右心房到左心房;④房间隔的激动始于高位右房,绕卵圆窝向下到心房下部。
通常认为,窦性激动主要沿前、中结间束下传;由于后结间束行程较长,下传时间较长,由后结间束下传的激动经常会遇到房室交界区的不应期。
随着窦房结起搏点的不同,各结间束的重要性也不同。例如窦性起搏点转移至尾部时,后结间束是优先传导。
三、心房内传导异常的内涵
1.左房内传导阻滞:也就是Bachmann束阻滞(房间束阻滞)。完全阻滞时P波呈双峰(二尖瓣型P波)(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左房内阻滞并非左心房内的阻滞,而指房间束阻滞);
2.右房内传导阻滞:也就是结间束阻滞。当有右房传导延缓时,右房上而下传导缓慢且除极向量增加,几乎与左房除极同步,表现为高耸P波或者肺型P波;
所以临床上不能随便认为肺型P波表示肺动脉高压、右房大;也不能随便认为二尖瓣P波表示左房大;分析这类P波要想到房内传导阻滞可能;
此外有学者认为心房内出现传导延缓容易导致房扑、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
四、心房内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
心房内传导阻滞的文氏现象的分型
①文氏不完全左房内阻滞:窦律节奏点上的P波由正常逐渐成二尖瓣P波,并周期变化;
②文氏不完全右房内阻滞:窦律节奏点上的P波由正常逐渐成肺型P波,并周期变化;
③左房逆传文氏:在窦律节奏点上,下壁导联P波增宽大于3小格,成正负双向(提示左房逆传),其负向成分由深变浅或者由浅变深,呈周期性变化;上图是典型右房阻滞文氏,典型肺型P波
本章中没有典型左房阻滞文氏的图,上图一度左房阻滞的典型图
上图为典型左房逆传文氏,下壁导联P波前半部分由直立变低平,而后半部分逐渐倒置
五、左房逆传
左房逆传,全称为房间传导障碍伴左房逆传活动(interatrialconductiondistubanceswithleftatrialretrogradeactivation,IACD-LARA),系Bachmann束传导障碍,激动先传至右房下部,再经下房间束向上激动左心房。
心电图表现下壁II、III、aVF导联P波增宽(大于3小格)、呈正负双向。
上图为典型左房逆传现象,此时注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rq/10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