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发生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及心跳节律不齐等。临床数据表明,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心脏性猝死患者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不治而亡。那么,遇到心律失常应该如何应对?小编总结了心律失常处理原则及药物治疗供大家参考。一、心律失常处理原则
大多数心律失常如果能够及时判断,积极处理相关症状,可以达到预防心脏性猝死发生的目的。心律失常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评估,首先要从其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入手,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状态,去除发病诱因,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危险分层,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2、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制定策略的关键,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该快速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的心律失常。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生要高度重视抢救治疗的效率,不能为了完美的诊断流程,而延误抢救时机。
3、针对潜在性恶性心律失常,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优先选择适宜的非药物治疗前提下,权衡如何应用恰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4、临床医生要权衡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获益与风险比。当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时,应当采取积极治疗措施纠正心律失常,而对非威胁生命心律失常的处理,可能要更多考虑治疗措施的安全性。
二、常见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临床上常见几种类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窦性心动过速治疗
①寻找并去除诱发窦速的原因。
②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需迅速控制心率,可选用静脉制剂。
③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可选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2、房性期前收缩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单纯房性期前收缩者,去除诱发因素外一般不需治疗。症状十分明显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可诱发诸如室上速、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应给予治疗。
3、房性心动过速
①治疗基础疾病,去除诱因。
②发作时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毛花甙C、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通常无效。
③对反复发作的房速,可选用不良反应少的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洋地黄可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合用。
④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若必须长期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器。
⑤对特发性房速,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无效者可用胺碘酮口服。
4、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性发作的处理:药物治疗可选用以下几类药物
①维拉帕米静脉滴注。
②普罗帕酮缓慢静脉推注,如室上速终止则立即停止给药。以上两种药物都有负性肌力作用,也都有抑制传导系统功能的副作用,故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基本心律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
③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注,往往在10~40s内能终止心动过速。
④静脉地尔硫卓或胺碘酮也可考虑使用,但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不高。
在用药过程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当室上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及(或)传导阻滞时应立即停止给药。
5、心房颤动
①控制心室率:永久性房颤一般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率过快,减轻症状,保护心功能。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必要时二药可以合用,剂量根据心率控制情况而定。
上述药物控制不满意者可以换用地尔硫或维拉帕米。个别难治者也可选用胺碘酮或行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为了患者远期预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想,慢快综合征患者需安置起搏器后用药。
②心律转复及窦性心律(窦律)维持: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阵发性房颤多能自行转复,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观察24h,如24h后仍不能恢复则需进行心律转复。
延伸阅读
救心丸、丹参滴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这些药千万别用错!
急性心梗如何规范化处理?最新共识的推荐要点要看看!
掌握高血压饮食的宜吃宜忌,血压控制无忧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
心跳骤停预判与救治的“三停”和“三法”
氯吡格雷遇到质子泵抑制剂,神奇现象发生了~
年度最佳医疗短片:总有人偷偷爱过你
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rq/1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