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媛今年26岁了,在她17岁的时候,医院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8年后的今天,她胸腔里这颗不安分的心,又要经历胶囊起搏器的植入。近日,医院心内科吴立群主任团队通过股静脉建立通路,顺利将Micra(微型)起搏器送入右心室,同时避开疤痕组织,植入到右心室中位间隔,手术全程仅用时4分钟。术后,小媛的心跳恢复了正常的房室同步起搏,坚强而有节律地跳动着。这也是国内首例心脏移植后,植入最小起搏器的患者。
年2月,刚刚就读高中不久的小媛,突然出现颜面及双腿浮肿,并伴有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
医院检查发现,小媛患有多种心律失常,右房、右室扩大伴三尖瓣反流,左心收缩功能减低,心包积液等。小媛得了很严重的心脏疾病。
经医院心内科吴立群教授诊断,小媛为右室心肌病,并累及左室,导致心功能减退,且心跳非常乏力,左室收缩功能只有2%左右,不足正常人心功能的一半,且正处于急性心功能衰竭状态,情况很不乐观。若不采取措施,小媛恐怕就没救了!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这个病没有特效药,唯一根治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
听到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小媛和她的爸爸妈妈如同五雷轰顶,冷静下来后,小媛父母十分坚定的向医生表示:“她只有17岁,美好的人生还没开始,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小媛的生命!”
终于,小媛等到了合适的心脏供体!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为小媛做了原位心脏移植术,手术一切顺利。出院后,她如愿完成学业。
八年的春夏秋冬,小媛一切安好。直到今年10月份,小媛发现走路变得很吃力了,“没走几步就觉得累,要休息一下”。难道心脏又出问题了?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小媛。
心电图提示:小媛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看到报告的那一刻,小媛感觉自己的心脏破了个大洞,呼呼的冷风直往里钻,难道还要再换一个心脏?小媛不敢再往下想了。不过,她期待在医院再一次这颗“破碎”的心!
这次并不需要换心脏,只是要给这颗移植的心脏装一个起搏器。心内科主任吴立群和他的团队联合对小媛进行了会诊,考虑到小媛心脏移植病史,且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感染风险较高;同时,传统起搏器导线需要跨过三尖瓣,可能会造成反流,影响心功能;无导线双腔起搏器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考虑到患者既往心脏移植过程中,多处缝合造成的疤痕问题,可能会对无导线植入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术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手术非常成功。出院后一周,小媛已经开始居家办公了,她说,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是为老年人服务的。
一个26岁的女孩,换了心脏又装了起搏器,确实是不幸的。但是,父母给了她第一次生命,医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