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居,客家人与植物的不解之缘

北京治疗酒渣鼻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客家人依山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植物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民间信仰万物有神灵,同样,植物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客家人对植物有了特殊的情结。从用来煲美味佳肴的树头草根,到熬制凉水清热消毒的草叶枝藤;从村头寨尾敬若神明的“伯公树”,再到红白喜事中各种植物的寓意,处处可见客家人与植物的不解之缘。

——题记

1鸡屎菌

乡土风情·植物篇

红鬼笔,别名:深红鬼笔,在客家方言区因其味道难闻如鸡屎,所以也称之为:鸡屎菌。属鬼笔目真菌子实体,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多生长于腐殖质多的地方,据说可以食用,洗去菌盖粘物,煮熟后可以食用,咀嚼酥脆,香嫩,与竹荪有点相似,不可吃太多,会引起身体发热。也有有毒一说。

据民间经常食用的人说,有壮阳的功效,可药用。据《本草拾疑》记载,可治“疮疽、虱疥、痈瘘”,有散毒、消肿、生肌作用。治疗疮疽时,将冲洗掉菌盖表面粘液后的子实体晒干或焙干,研末和香油调成膏涂或将干粉敷于患处。

2臭花娘

乡土风情·植物篇

臭花娘,学名五色梅,一般花期大约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左右,不过也因气候与温度的影响,几乎整年都能看到开花,可说是常盛的植物

五色梅花色美丽,观花期长,绿树繁花,常年艳丽,抗尘、抗污力强。五色梅的枝叶与花朵中挥发出蚊蝇敏感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功效,而气味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它不但驱逐蚊蝇效果好,而且花色艳丽多变,有“驱蚊七变花”的美誉,具有驱逐蚊蝇和美化庭院的双重作用。

3苦刺

乡土风情·植物篇

苦刺,别名苦刺花,苦刺(潮汕),三叶刺(海丰),三加皮、苦刺、苦刺心、三叶五加(南澳),白勒葱(紫金、兴宁),苦枥葱(惠阳)

苦菜一名苦刺,系野草之一种,丛生茂盛。清明时妇女儿童持小竿竹篮,随打随拾,归来洗洁,与豆芽同煮。俗传食之可以清血解毒。”

在广东还流传着不同的苦刺食俗。第一,在揭阳河婆等半山客地区,苦刺心是客家擂茶的重要成分,常常与茶叶、花生、芝麻、芫荽、芹菜、金不换等一起被放进牙钵里擂碎了食用;第二,海丰有一种具有保健疗效的苦刺心茶,相传是明代莲花山鸡鸣寺的印真和尚所创,因此又称“印真茶”,实际是用苦刺嫩叶晒干制成的。清热解毒,理气消积。用于消化不良,胃痛,腹痛。花用开水冲泡做清凉解暑的饮料。

4石姜符

乡土风情·植物篇

石姜符,其实就是石菖蒲,属菖蒲科。这种野生植物,水生的,喜阴,根茎散发一种香味,一般多生长在山间小溪的石缝中。它还是一种草药,《本草纲目》有记载:“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

石姜符身上散发出来的香味,是一股淡淡的清香,不浓也不烈,特别好闻。海陆丰的客家人素有在除夕日熬制石姜符水焚香沐浴的习俗,把石姜符在水里加热之后,它的香味会飘满整座屋子。用它洗完澡之后,人的身体上也充斥着它那种特有的香味,也可寓意降妖除魔,大吉大利。

5竹子

乡土风情·植物篇

竹子是一种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竹笋长10至30cm,成年竹通体碧绿节数一般在10至15节之间。

旧时山区生产力水平有限,因竹子全身都是宝,可以用来做箩框,担杆,竹篙等等,是山区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大家对竹子是呵护备至的。而竹林玩过家家,拾竹壳,捉笋虫是小孩子的童年乐趣之一。

6棯子

乡土风情·植物篇

棯子,学名桃金娘,别名当泥,岗棯,山棯。初秋,捻子是果熟时节。其果先青而黄,黄而赤,赤而紫。海丰黄羌有首客家童谣是这么唱的:六月六稔子红屎佛督;七月七稔子甜积积;八月八稔子满铺达;九月九稔子甜过酒;十月十稔子收就集;十一月十一,稔子么一滴;十二月十二,稔子么阿鼻。记得小时候放牛时经常用草帽或者托起上衣盛满棯子,用来做点心。

捻子熟得紫色的时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头牙齿也会被染成紫黑色。不过不可以多食,容易便秘。而棯子多吃了时一定要喝一碗盐水,否则次日会大便困难。

棯仔果功效多着呢,可以养血,而且补肾功能非常好!据说可以根治遗精频繁!棯仔果酿酒一流,饮过翻寻味!捻子的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7山莓

乡土风情·植物篇

又名山抛子、树莓、牛奶泡、撒秧泡,三月泡、四月泡、龙船泡,大麦泡、泡儿刺,刺葫芦、馒头菠、高脚波。虽然果子表面有些毛毛,但是,非常好吃!酸酸甜甜很开胃!

8蛇莓

乡土风情·植物篇

乡村又名蛇抛子,这个东西外观有点像山莓,但又有很大不同哦。为何它叫蛇莓?因为它有一个很大的功效,就是可以治疗毒蛇咬伤!具体用法请自行查阅本草纲目。

9野牡丹

乡土风情·植物篇

乡下又叫龅牙郎、黑嘴狗,其实它的学名叫野牡丹。叫得“牡丹”,开花自然是非常漂亮啦。

野牡丹果子成熟以后,会一瓣瓣的裂开,所以才有个“龅牙郎”的昵称。而且,很甜很甜,略有些比芝麻更小的果核,可以嚼碎。这果子又叫“黑嘴狗”,因为吃过以后满嘴都是黑乎乎的,根本擦不掉,成为妈妈揭发你偷偷出去上山下海的罪证。

10地棯

乡土风情·植物篇

这个叶子外观很像山棯,不过山棯是小灌木,地棯却一般匍匐在地上蔓延。果实也有一些差别,表面有些毛刺。

11酸藤子

乡土风情·植物篇

酸味叶,学名酸藤子,又叫信筒子、酸藤果、入地龙。果子成熟之后可以吃。嫩叶也可以吃,酸酸的异常开胃!

小孩子最喜欢酸味果,不是因为它可以吃,而是因为它可以做子弹!乡下很喜欢用小竹筒做成一支“枪”,美其名曰“铳噼桄”,“噼啪枪“。用未成熟的酸味果塞住小竹筒的两头,再用一根小木棍做活塞,用力一捅,啪,子弹就能打到老远的。打到大腿,隔了裤子都能感觉到非常疼!一伙小孩,经常拿这枪来战斗。

12锥仔

乡土风情·植物篇

乡下叫锥子,或锥仔,学名锥栗。一身刺,算是栗子的一种吧?生吃的话脆甜多汁,蒸熟了就松软可口。好吃是好吃,不过难消化,吃多了容易放屁。

13牛奶果

乡土风情·植物篇

无论切开叶片、果实、枝条,都可溢出牛奶一样的白色乳汁,这也是“牛奶果”名称的由来。牛奶果营养丰富,营养成分高于苹果、梨、李、柑桔等。成熟后果皮红色,果肉淡黄色,口感爽甜、清香。

14金刚果

乡土风情·植物篇

金刚果,学名叫菝葜,可以利尿解毒。未熟的金刚果青BB,非常涩。不过熟透了,就变得红彤彤,开始有些甜了。可以酿酒。金刚果的根部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可以治外科急性感染,可以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治牛皮癣,甚至有人用来治癌症!

15火炭果

乡土风情·植物篇

火炭母,乡下常用的中药,别名又叫赤地利、为炭星、白饭等等。果子熟了之后会变得黑乎乎的。不过不是真的黑,其实果肉是半透明的,里面的核才是黑的。吃起来感觉一般,纯粹尝一下汁水的味道而已。火炭母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癌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16桑子

乡土风情·植物篇

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了,想当年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不过桑果吃的时候,最好用盐水浸泡十来分钟,因为果子里面的缝隙会有很多虫子。酿酒也是一流对不对?

17金樱子

乡土风情·植物篇

金樱子,中药名。糖盎勒系乡下土名,学名其实叫金樱子。金樱子满树的刺,甚至结的果子也满身毛满身刺。金樱子的果熟了才能吃,口感松软,带些甜,带些涩。金樱子开的花是很漂亮,而且有种特殊的淡香。金樱子酿酒,哇,壮阳的哦!号称“广东伟哥”!!!

金樱子固精止带,涩肠止泻。金樱子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皂成等,既能固精室防止男子遗精滑泄、女子带下过多,又能涩肠道,防止脾虚约束不力所致的泻痢。金樱子膏就是金樱子果实熬制而成。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味微甜、酸、涩;性热。另外金樱子也可以煲汤食用!

18苦楝树

乡土风情·植物篇

苦楝树,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种,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幼树生长快,寿命短,对二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该种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根皮及茎皮有毒,果实的毒性最强。如果误食会造成头痛、呕吐、恶心、腹痛、腹泻、昏睡、抽搐、血压下降、呼吸麻痹而死亡。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

19蕨菜

乡土风情·植物篇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生长在大山里,想要采到处于卷曲未展时的嫩叶,把握好采摘的时间很重要,稍微早了,还没有长出来,稍微迟了就老了。

吃蕨菜能起到清热利湿,消肿,安神。对发热,痢疾,湿热黄疸,高血压病,头昏失眠,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疗效。但干蕨菜或用盐腌过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一下在烹饪,使它有更好的口感。

20红背菜

乡土风情·植物篇

红背菜植株叶面呈绿色,略带紫色,背面紫红色,属宿根常绿草本植物,它是集莱用、药用及观赏为一体的半栽培种,一般生长在悬崖石缝中、山地山顶疏林下石上、山顶林下潮湿岩石上及山坡林下。

嫩茎叶富含钙、铁等,营养价值较高,有清热解毒作用、抗恶性细胞增长等药用价值。口感柔嫩细滑,具有特殊的香味,味道可口。

21大芫荽

乡土风情·植物篇

客家人称之为“番芫香”,学名大芫荽,又称洋芫荽、野芫荽、假芫荽、大叶芫荽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驱风解表的功效。据分析,每克鲜品含胡萝卜素1.44毫克,维生素B22.33毫克,维生素C33毫克。食用部位主要是嫩茎叶,有特殊香味。主要作调料,也可做菜食或煲汤。药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阴干均可。海丰人主要用来做擂茶。

22白花蛇舌草

乡土风情·植物篇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野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性味:苦甘;寒;无毒。清热解毒,活血利尿。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尤其对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及能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发生。

23鸡矢藤

乡土风情·植物篇

臭屁藤,又叫通气藤、鸡矢藤。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其味甘、微苦,性平。

臭屁藤具有清热利湿、通气降火、活血止痛、骨折、主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等疗效。臭屁藤汤(小半碗热汤)也是客家妇女剖腹产后首选草药,对通气、活化体内淤血及止痛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4五指毛桃

乡土风情·植物篇

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并不是桃,广泛分布粤北地区为主的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

五指毛桃气味辛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具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25鸡骨草

乡土风情·植物篇

鸡骨草又称广东相思子,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常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微苦,凉.归肝,胃经。特别注意的是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鸡骨草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治黄疸肝炎,胃痛,乳痈,瘰疬,跌打伤瘀血疼痛,虚寒体弱者慎用。

26狗点米

乡土风情·植物篇

狗点米,即是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作为中药的鱼腥草,更为人所熟知。鱼腥草作为植物抗生素,最难得的是它的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上至咽炎、肺炎,下至尿道炎、阴道炎、肾炎,外至皮肤上的炎症和疱疹,都可以通治。

27簕苋根

乡土风情·植物篇

簕苋根即是簕苋的根部,又叫“捏撼头”(客家音),刺苋、野苋菜(惠阳、五华)荒地或园圃地均容易找到,颈叶长有刺。

簕苋根具有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28马齿苋

乡土风情·植物篇

马齿苋,又叫长寿菜,多生于荒地、田间、菜园、路旁等,生食、烹食均可,柔软的茎可像菠菜一样烹制。不过如果对它强烈的味道不太习惯的话,就不要用太多。可用来做汤或凉拌。

马齿苋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

29溪黄草

乡土风情·植物篇

溪黄草,别名溪沟草、山羊面、熊胆草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30石参根

乡土风情·植物篇

古人有云“东北人参、东南石参”,石参自然野生于深山石岩夹缝中。其根具有滋补强肾、宁心安神、增强智力的作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药材,客家人通常用来煲汤,其味甘甜,带有浓浓的人参味,汤色鲜美,乃汤中之精品,喝后回味无穷。是家庭筵席、酒楼、宴会的绝佳汤料。

石参根治阳气虚弱、温补肾阳、腰膝酸软,阳痿、早泄或女性性冷淡、风火牙痛、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消化不良、防癌解毒、增强智力等,长期饮用尤其对肝肾功能有着特殊的保健作用。

31五叶神

乡土风情·植物篇

五叶神,又叫绞股蓝。因含有与人参完全相同营养成分的人参皂贰,故有第二人参及南方人参的美誉。系瓜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味甘微苦性凉无毒。

五叶神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固表敛汗、补肾温阳、祛痰止咳的功能,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盗汗、食欲减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气虚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五叶神因为“既能降低烟气中有害物质,又能与烟草香味相协调”,最先被“五叶神”香烟所应用。

32地胆头

乡土风情·植物篇

地斩头又叫地胆头、草鞋根。多生长于客家地区田埂、山坡、路边或村落旁旷野草地上。地胆头有白花和红花两种,从功效上来说,红花较好,味微苦。

专治头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斩头根配青头鸭煲汤,消暑消炎,对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辅助治疗功效。

33苦斋

乡土风情·植物篇

苦斋,学名败酱草,可在多年生草本,闻起来有一种类似“臭脚丫子”的气味,生长在深山的溪边或山沟潮湿的地方。多用于煲汤。味道另类而有特色。和榴莲那样,起初因味道而排斥,品尝过后,因味道而吸引。

野苦斋在客家是有名的好东西,其叶部发达而有甘苦之味,却很清爽,其特殊的风味可明显增强食欲,用以炖猪肚既清暑祛湿,又能健脾养胃。野苦斋所含的蛋白质、无机盐及维生素易被机体生理活动所利用,具有抗肿瘤的成分,其特殊的风味可明显增强食欲。野苦斋煲猪骨是当地人们一个夏日家庭常用的汤品,能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34白面虎

乡土风情·植物篇

乌脚鸡,又叫山白芷、白面虎(风)、毛老虎等。性温、味辛,气香。荒山的草丛中常见,树林下则极少,常生于酸性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壤上。

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活血解毒。用于感冒风寒,咳嗽,神经性头痛、胃痛,风湿腰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

35艾根

乡土风情·植物篇

艾根,即野艾蒿的根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艾根有2种作用:主炙百病,煲汤佳品。

客家人喜欢用艾草来煲鸡汤,认为艾草鸡汤既可以祛风暖胃、清热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所以艾草鸡汤已成为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在秋冬时节,客家地区的妇女更是喜欢用艾梗、艾根熬鸡汤,认为艾梗、艾根的食疗作用更大。

36观音串

乡土风情·植物篇

观音串,学名黄花倒水莲,也叫黄花远志。生于林中山谷或溪边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味甘微苦。

观音串具有补气,强壮筋骨,祛湿,散瘀,生津止渴,祛火补血,腰腿酸疼,乃坐月子与日常调理必备的滋补佳品。

37土茯苓

乡土风情·植物篇

土茯苓,中药名。民间称为硬饭头。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常于夏、秋二季采挖。

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38桑叶

乡土风情·植物篇

桑叶,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40℃的低温,耐旱,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农村地区均有种植。

桑叶具有降血压、血脂、抗炎等作用,主要功能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年卫生部确定桑叶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39粉尘

乡土风情·植物篇

粉尘(客家话),又叫罗勒为药食两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叶色翠绿,花色鲜艳,芳香四溢。

40枸杞叶

乡土风情·植物篇

枸杞叶是枸杞的叶子;枸杞芽是未结果的枸杞枝上的嫩芽,可做菜。它们也都可制成茶,叫枸杞叶茶和枸杞芽茶。

枸杞叶味甘、苦、性凉;入肝、脾、肾经。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生津补肝的功效;富含甜菜碱、芦丁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

41香菜

乡土风情·植物篇

香菜辛、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的功效;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畅及食物积滞、胃口不开、脱肛等病症。

42蒲公英

乡土风情·植物篇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对肝有好处。它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

如今这些野菜、香料在各大市场均有出售,且早餐店、酒店均有相应菜品供品尝,如无相关经验,请勿自行采食野菜,以免误采食造成中毒。

43野菱角

乡土风情·植物篇

野菱角,是一种一年生水生植物,成熟期在8至9月份。刚采摘的菱角,可作为新鲜水果食用,也是初秋时宴宾客桌上的佳肴。晒干去壳后,可做粥,可炒食;磨成粉状或做粥或做羹,风味独特,清香醇厚,令人称道。

野菱角主含淀粉,附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益胃安中,补津益体之药用效果,凡因伤风、受暑以致发热,热灼胃津而引起的口喝、厌食、烦热等,或因饮酒过量而损胃津者,均可食之。

44狗牙根草

乡土风情·植物篇

狗牙根草,最常见的杂草。

45水稗草

乡土风情·植物篇

水稗草,中间那个字拼音稗[bài]最常见的野草,但没有人说过他们的名字!跟牛筋草差不多,但是不长那种穗。

46苘麻

乡土风情·植物篇

学名:苘麻,小时候叫麻馒头儿,这个野草田间也极为常见。但如图中能长这么高的不多见。过去人们手工打月饼时,即用它的果实在月饼上沾红红。除此,就想不到它对人的什么作用。

47苍耳

乡土风情·植物篇

苍耳,有时也被叫做摘梨儿——另一种果实四角长针的植物。我们常发坏,把它的果实粘在女生身上或者头发里,曾有一次女生为此被迫剪掉头发。

48步惊草

乡土风情·植物篇

布惊草,学名叫牡荆,它能治小儿惊风、解暑气、去痧疾,尤其是七叶的布惊草能治腰脚风湿。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山里山外,村道路尾,屋前屋后随处可见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其味道独特,生命力极强,任火烧泥埋,采伐蹂躏依旧茁壮成长。因其有布散风惊,治头痛风湿,被客家人称为布惊草;又因其能驱赶蚊子,亦被称为蚊惊树。

据野史记载,唐末藩镇纷争,中原战乱,民生凋敝,百姓无以为生。客家祖先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因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客有先人之中瘟疟盛行,无医少药,只能哀哀待毙。

一日,空中降一神鸟,身披五彩,眩然如日,鸣声若“不惊,不惊”。似有抚藉众生之意。神鸟爪踏之处,皆化为葱荣木林,其叶鲜嫩,有清香扑面。客家人采而生嚼,或加汤热饮。不久,瘟疟自除,客家人得以安然南迁。后客家人称之为“布惊茶”,不论身在何处,都怀藏布惊。

本文转自你隔壁班的同学,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提示

1、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kfbl/12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