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16/4328255.html
“金山这里的高龄患者真多啊!”
这是市六金山分院心内科执行主任潘晔生这几个月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潘晔医院引进至市六金山分院工作三月来,已经完成20余台起搏器植入术,从普通的单双腔起搏、无导线起搏、除颤器(ICD)到三腔起搏器(CRT),左束支起搏技术的常规开展,目前,金山分院心内科已开展所有主流起搏手术,达到了上海市先进水平。比较特殊的是,这20余台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80岁以上,甚至有两例90余岁超高龄患者。
*老伯今年93岁,因晕倒被家人紧急送入金山分院,入院时心率仅30-40跳,心电图诊断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如若不进行干预,老伯随时有猝死危险。
但老人超高龄,又有轻度老年痴呆、重度耳聋,手术过程中配合度差,更困难的是老伯严重消瘦,体重小于40kg,营养状况极差,几乎无皮下脂肪,常规起搏器植入极易导致囊袋破溃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经全面评估病情后,金山分院起搏电生理团队在潘主任带领下,制定了特殊的手术方案。在麻醉科全力支持与配合下,采用静脉麻醉方式,手术全程老伯无任何不适;同时,采用特殊的胸大肌下起搏器植入方法,避免极度消瘦导致囊袋破溃感染风险。手术顺利,仅耗时1小时就成功为93岁老伯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顺利出院。
据潘晔生主任介绍,缓慢性心律失常通常与年龄相关,心脏的“电路”用上80-90年,出现故障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为高龄患者实施手术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给起搏植入带来挑战:
1、高龄患者合并症多,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都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
2、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术中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3、高龄患者手术配合度差,部分患者存在老年痴呆、重度耳聋等情况;
4、部分高龄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容易导致囊袋及伤口愈合问题。
面对各种高龄患者手术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潘晔生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市六金山分院起搏电生理团队,顺利完成所有手术,再通心脏“电路”,挽回高龄患者生命。
潘晔生主任指出,起搏器治疗随着医学发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常见,不仅可用来解决心率缓慢问题,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经过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后能改善预后,一些存在猝死风险的心脏病患者,通过植入除颤器(ICD)能成功预防猝死。
目前,市六金山分院心内科已常规开展各类起搏器植入手术,对于此类超高龄、消瘦、基本情况差等高难度患者进行胸大肌下起搏器植入技术,在上医院能够开展。
专家链接
潘晔生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获硕士学位,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
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21年(医院总院17年,医院4年),擅长各种心血管急重症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及重症心力衰竭的救治。主攻心律失常的药物、射频消融、起搏治疗,各种心力衰竭的优化治疗,晕厥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类射频消融手术(房颤、房扑、房速、室早、室上速)和起搏装置物植入(普通单双腔起搏器、CRTP/D、希浦系统起搏、ICM等),近例独立手术经验。
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进修起搏电生理1年。担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学组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介入培训基地导师。曾任第十届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申康、卫计委多项课题。参编、参译《实用心脏病学》、《Braunwald心脏病学》、《Cleveland心脏病学精要》等多部医学著作。
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
供稿:朱志坚
原标题:《超高龄患者的“电路”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