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东海时期的张肇康摇摆在包豪斯教诲与华人

后东海时期的张肇康

摇摆在包豪斯教诲与华人文化间的浪漫主义者

Chao-KangChangsArchitectureinthePost-TunghaiPeriod

ARomanticistSwingingBetweentheBauhausTeachingsandChineseCulture

徐明松黄玮庭SHYUMing-Song,HUANGWei-Ting

Abstract

作者接续了对张肇康东海时期作品的分析,文章接着研究其在后东海时期的作品,台湾、香港、纽约都曾经是张肇康工作的地方,不同的地域文化属性也成为激发他建筑创意的根源。文章按张肇康作品设计的时间顺序讨论,如台大农业陈列馆、多福大厦、陈树渠纪念中学、太平行大楼、嘉新大楼、士林牧爱堂及新丰高尔夫俱乐部等,试着揭示张肇康从东海时期到后东海时期的建筑语言演变。其中,最明显的尝试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全世界盛行的粗犷主义,特别是包豪斯架构下,从马塞尔·布鲁尔所诠释带工业化模矩概念的粗犷主义中汲取灵感,再浪漫地将华人木构的多重意象或“装饰”抽象地转化到建筑立面上。这一贡献使张肇康在华人早年现代建筑文化的开创上扮演了一个无可取代的角色。

在线阅读

我父亲是一个有很多天赋的人。他是建筑师、教授、各种艺术和语言的爱好者、旅行者、汽车狂热分子、爱国者、父亲、儿子和丈夫。选择成为他人生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他必须在每一天中做出决定。他明显比别人做出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也知道这些选择的代价是什么。

──张雅韵(张肇康大女儿)

1流离与游移:—年文献考

年6月底美国基督教联合董事会(以下简称“联董会”)决定不再给张肇康支薪,但7月到9月张得空仍继续帮忙,工作内容应主要是教堂结构系统的确认及随后的细部设计,但东海体育馆整个设计营造及预算控制的问题,导致张肇康跟联董会及东海大学董事会(以下简称“校董会”)产生龃龉,他在职业生涯第一阶段的建筑实验因此中止。目前从正在整修的体育馆工程来看,的确可读出张肇康对工业化后包豪斯的内部核心教育很感兴趣,即艺术跟手工艺如何取得平衡,并找到一个新的创作方式。我们近期更仔细地检视了修建的体育馆原始施工图,发现张肇康试图以预铸清水混凝土板来当模板浇灌梁柱,这样至少可取得梁柱表面的高质量结果,但施工未必是如此,检视现场状况,我们发现有些部分的表面不够平整,清水混凝土板的边缘(即板与板间的勾缝)亦是同样状况,而且,在屋顶梁的悬挑端有一处龟裂得较为严重,能够清晰地看见内部没有清水混凝土板的痕迹,也就是说如果是先有预制板再浇梁柱内的混凝土,那一定会产生“三明治”效应,呈现出一层层的效果,但梁内明显是组搭木模一次浇灌而成的。为什么未按图施工?其中原因可能是成本太高。首先,台湾市场规模小,预制钢模成本高,如不能大量重复使用,成本自然高;其次是预制清水混凝土板取代木模并不代表灌浆时就不需外部支撑;再次,为防止预制清水混凝土板破损,整个工序都得非常小心,因此必定增加工期,这也是额外的成本;最后再加上工人并不熟悉此类工法,也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失败的风险。第二篇专栏[1]已讨论过东海体育馆,为什么本文还要做此补充?我们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同一时间,马塞尔·布鲁尔(MarcelBreuer,—年)也在应用钢筋混凝土的先驱国家法国,实验了类似的预制工法,如IBM法国研究中心(IBMFranceResearchCenter,LaGaude,—年)和福勒恩滑雪度假村(SkiResortFlaine,—年)。布鲁尔这两个建筑与张肇康的体育馆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自然是受到包豪斯影响的建筑师希望做出这种带工业化预制的新建筑而各自做出的尝试,并不意外,文献推测,年7月前设计完成的东海学生活动中心计划案中,张肇康提出的倒伞结构与布鲁尔的亨特学院图书馆(HunterCollegeLibrary,Bronx,NewYork,—年)也不谋而合,都使用了同一结构系统。

左图:IBM法国研究中心,布鲁尔,—年

右图:福勒恩滑雪度假中心,布鲁尔,—年

年9月4日,张肇康给联董会副秘书长福梅龄的信2中提及,他正接受台湾有巢建筑师事务所(虞曰镇建筑师主持)的邀请设计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年至年6月),仅收取了微薄的设计费1.5%(3个月共美金),现阶段已完成设计,但由于设计过于大胆,目前仍在等待略显犹豫的校长的批准。这栋建筑就是张肇康离开东海大学后,第一个与台湾建筑师事务所合作留下的作品。也就是说年7月至9月这三个月他支领联董会的半薪,同时也为有巢操刀这栋由“美援运用委员会”提供经费的建筑作品。

年6月9日,张肇康给福梅龄的信3中再次提到,他在年12月进入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所(EricCumineAssociates)4任职,不过奇怪的是,年2月张设计了位于纽约一商场内的时装店,年还帮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学长爱德华·拉比·巴恩斯(EdwardLarrabeeBarnes)在德州FortWorth设计了一个內曼·马库斯(NeimanMarcusr)购物中心计划案(未建),后者于年发表在某杂志上。也就是说年整年及年的一段时间内张肇康都还在纽约,并不是像他给福梅龄的信上所说,“年12月进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或者说这一两年他都只是兼职打零工的状态,因为与甘洺合作的多福大厦开始的设计时间亦是年,表示这段时间很多工作都有点帮忙性质,非正式的雇佣关系,起码多福大厦之于甘洺是如此。而且我们从香港屋宇署申请到的三套施工图(多福大厦、陈树渠纪念中学与太平行大楼)中,多福大厦的图纸上找不到张肇康的署名,后两套上都有,表示多福大厦设计期间张肇康尚不是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所的正式成员。此时张肇康已近40岁,未婚。或许这也吻合张肇康年过世时,他的学生郑炳鸿等人为他逝世纪念展所编的展览目录,其中英文年表中“—年,协助纽约巴恩斯事务所设计百货公司和公寓”(-61AssociatedwithEdwardLarrabeeBarnesofNewYorkondesignfordepartmentstoresandapartments)5,表示他多数时间仍在纽约,至于这段时间张肇康是不是巴恩斯事务所的正式成员就不得而知了。随后“—年,进入香港甘洺建筑师事务所工作,项目包括高层办公楼、酒店和公寓,还有台北的办公建筑”(-65ReturnedtopractiseinHongKongwithEricCumineonmodernhigh-riseofficebuildings,hotelsandapartmentsdesign;worksalsoincludedofficebuildingsinTaipei)5,这段在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相对来说较为完整,也不算短。张有许多好作品也都在这一时期完成,像香港薄扶林道上的集合住宅多福大厦(—年)、香港陈树渠纪念中学(年底至年7月,顶楼增建时间为年)、香港中环的太平行大楼(—年)、台北嘉新大楼(年10月—年8月,与沈祖海合作),陈树渠纪念中学顶楼的增建图纸上面亦有张肇康的签名,表示年张仍在帮甘洺处理设计,所以在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工作的时间写—年较为合理。但有趣的是,展览目录里说,“—年,在香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项目为酒店和餐厅的室内设计”(-67Establishedhisownpractice;hotelsandrestaurantsinteriordesignworkinHongKong)5也就是说,张肇康年虽在香港独立开业6,但却有不少时间在台北协助沈祖海及蔡柏锋分别设计了台北士林牧爱堂(年11月完工)与新竹新丰高尔夫俱乐部(年完工),估计也是台北香港两边跑,不然如何顺利谈完恋爱,并在年成家。

年,45岁的张肇康,终于迎娶来自上海、小他23岁的徐慧明女士(MichelleZee,年—)。年我们在香港访谈师母,她谈及张肇康是长孙,从小备受宠爱。他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二妹(已故)也学建筑,是密斯IIT的学生。年她和张结婚后,育有两女,大女儿年出生,学平面设计,二女儿则是到年才出生。张是一位非常浪漫的人,很喜爱画汽车与建筑,不太会打理生活,常常半夜起床画图,即便晚年动过心脏瓣膜手术,依然对设计保持极高的热情。还有兴趣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不吝啬跟别人分享自己知道的事7。婚后,张肇康即刻举家迁往纽约。

“—年,加入程观尧建筑师事务所,作品包含酒店、餐厅、大学、银行和室内设计,年汽车酒吧项目获得‘最佳餐厅室内设计’”(-72InpartnershipwithP.ChenAssociates,worksincludedhotels,restaurantsuniversityandbankbuildings,andinteriordesignworks;AutoPub,awarded"BestRestaurantInteriorDesign"in)5,这四五年间,大女儿出生。此时张肇康正跟同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程观尧8合作,初为人父,但他已年近50岁。他在年11月28日写给王大闳的信里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日子过得真快,我们的小女孩雅韵明天就满2个月。在美国做父亲,除了得成为面包冠军外,还得是护士、佣人、厨师的角色。一个晚上要起床好几次,给婴儿换尿布和温奶瓶喂奶;然后清洗奶瓶、混合配方、购物、处理各种家务、做饭以及母亲还不太适合分担的各式工作。医院回来后,头两个星期对我们来说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必须逮到两次喂食之间任何可以休息的时间。而且办公室的工作亦非常繁琐……”9,从这段话就知道晚年得子的张肇康日子并不好过,显然不再是贵族出身的富裕家庭,事事有人帮衬。

这段时间,我们目前掌握的作品仅有年刊登在《纽约室内设计杂志》(NewYorkInteriorMagazine)的汽车酒吧,曾被该杂志评选为“最佳餐厅室内设计”5。另外,我们访谈了这段时间也在美国的蓝之光建筑师,他提到几项重点,摘要如下:

(1)蓝和张及范姓建筑师在纽约中国城合租一间办公室,三人皆无聘请员工。张多做室内设计(也因此不必雇用员工),因为家庭人脉,大多是金融相关的案子。

(2)张考美国建筑师执照,全科都过,唯独“建筑师开业实务”一直都考不过,这科对华人来说有语言的难度,用字深且有陷阱,但张在美国生活很久,英文很好,不可能是语言问题,但张每次都没写完。

(3)之后不知何时,张考过美国建筑师执造,再去伦敦口试,即可换取香港建筑师执造,因此回港独立开业是有执照的。

(4)张晚年时,蓝去香港探望他,那时张住在家族留下香港豪宅区的半山,不过看起来很憔悴,张开HONDA的车,与他在国外都开跑车有极大的对比,但张仍维持贵族的姿态,把HONDA当跑车开(装扮仍会戴手套等),蓝见此状感到心酸。10

目前未掌握这期间的任何作品文献,包括得到“最佳餐厅室内设计”的中国餐厅。

年张肇康重回香港,展开其生命最后一趟奇幻之旅,他用精准的包豪斯之眼,跑遍中国大江南北,记录了中国民居,并与瑞士建筑评论家维尔纳·布雷泽(WernerBlaser,—年)11共同出版了《中国:建筑之道》[2]一书,张重返香港的活动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细述。以下我们将按作品设计的时间顺序,挑选一些重要的作品加以分析讨论。

2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年)

台湾大学农业陈列馆是由国民政府—年间成立的“美援运用委员会”资助兴建。按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提出的想法,是拆除基地上不甚雅观的临时教室,规划一个四合院式的文教中心,补齐日治时期椰林大道入口端“学部”特有的中庭式空间。计划中环绕此“内院”的是四栋各自独立的博物馆或推广馆,临椰林大道的是自然历史博物馆(未建),前面置水池,跨桥而入,有点类似年,同样为张肇康设计的东海旧图书馆。空间差别在旧图书馆的第一进往后推,形成一个大荷花池,颇得中国庭园的雅致,而自然历史博物馆前的水池浅且急促,装饰效果多过于空间效应。东西两侧是农业经济推广馆(年,后为人类学系系馆)与考古博物馆(年,后为哲学系系馆),而北侧的农业陈列馆(俗称洞洞馆,年)则是最早完成的一栋。

台大文教中心,总平面图,建筑使用执照

如果按台湾大学洞洞馆设计启动的时间是年7月到9月间,陈其宽在东海校长公馆完工的时间是年9月,这表示张肇康在离开东海大学前已知晓陈其宽校长公馆的设计方案。这两个方案都可视为早年东海大学第一阶段建筑语言后各自的反省,不可否认,两者的部分做法有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我们在张肇康的卷宗夹找到洞洞馆的初步方案,仅设计了两层楼,一楼为骑楼式的回廊,二楼为陶管的分割排列。两者的差别在规模,校长公馆有斜屋顶,而洞洞馆则以较为抽象的方式模拟斜屋顶,事实上是一个平屋顶。

左图:东海校长公馆,陈其宽,年

右图:台大农业陈列馆,初步方案

我们先来看看洞洞馆完工后发表的文章是如何描述该作品的:“钢筋混凝土柱梁(清水)结构,四向伸臂梁承托装节性之琉璃简瓦花式幕墙。墙底为灰白色,筒瓦有大小两种,大者稻黄色,小者叶绿色,均取其象征意义。幕墙以柱间分断,间以同柱宽之半透明红色压克力板。墙内装大型玻璃拉门。透过玻璃,希图创造室内较含蓄且富变化的光影效果。地板装修材料笃方形红缸砖围廊,斩假石台阶。落地门窗则面以福建漆。”[3]14-15“此作虽为矩形,但格局上不无传统色彩,如台基之使用,琉璃之装饰,红压克力长条窗暗示柱子,幕墙枢镶暗示支摘窗,厚重屋面下之过渡空间等,建筑师在传统的要求下显然试图创造一组新的象征物,导出现代‘中国建筑’的语言……”[3]15。另一篇报道针对两个颜色的筒瓦有更详细的解释:“沿红色压克力裙板顶端的檐墙,配置天蓝的琉璃悬筒滴水,顺其下端的清水挑枋梁嵌有黄铜塑铸的箍头,尚有细竹编织的灯笼罩,均取其象征意义。意象在各井田内所种植的稻麦所成长的穗子与绿叶,经由雨水的灌溉,阳光的普照,使农作物逐渐成长……”[4],目前细竹编织的灯笼罩已不见,红色压克力裙板两旁装了铁皮包的排水管,临新生南路一侧立面部分筒管已损毁。如果我们再认真观察,洞洞馆立面严谨的比例分割完全得自密斯的真传,当然平面分割亦是如此,颇像皇冠厅(CrownHall,—年)。从报道文字来看,张肇康似乎想摆脱传统的建筑图像(icon),以一个更为抽象的方式来捕捉传统意象,譬如说先拿掉传统的屋顶式样,但仍保留传统建筑三段式的逻辑,可见初步方案仍有斜屋顶的高度及出檐的阴影,甚而连屋脊位置的分割线都清楚可见,即便最后的完工方案拿掉了可能略显笨重的斜屋顶的高度,让立面更轻盈与合理。尽管筒管作为支摘窗的隐喻在东海大学旧图书馆已实验过,但这里的姿态更为现代,也无怪乎日本建筑师西泽文隆会这么评价:“农业陈列馆在台湾现代建筑中是细部设计密度较高的一例”[5]。其实洞洞馆精彩之处不只是立面外观,它的平面也同样是当年的杰作,同时期能够将平面处理得严谨、比例得宜的就只有王大闳能跟张肇康相提并论,即便陈其宽的建筑非常诗意,但平面还是有松散不够到位的感觉。或者说,看张肇康的施工图是一种享受,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细腻、优雅及愉悦的画面;张肇康根本是把施工图当做艺术品处理,经常亲力亲为。

左图:台大农业陈列馆,标准柱间立、剖面图

右图:台大农业陈列馆,幕墙

左图:台大农业陈列馆,天蓝的琉璃悬筒滴水

右图:皇冠厅,密斯,—年

台大农业陈列馆,一层平面图

进到室内空间,楼梯独立,左右两侧不碰触墙面,东侧是矩形折梯,西侧是螺旋梯,仔细端详,令西泽赞赏的细部设计赫然在目,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个细部是精彩的,但以台湾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状况,批准这栋建筑的建造是有些为难当时的校长,估计校长迟迟未批准的原因,就是经费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正在战后重建,所有单位盖房子,主管多数考虑的都只是经费合理运用及功能合宜,并不是一栋建筑物好不好看,不过洞洞馆是对外展示台大农业成果的陈列馆,也是校总区大门入口的门面,最后校长还是批准了这栋所费不赀的建筑。

左图:台大农业陈列馆,矩形折梯

右图:台大农业陈列馆,螺旋梯

洞洞馆尽管受到密斯空间组织的影响,但它的表现性更强,跟密斯那种静默中透露的虚无还是有所不同的,或者说密斯并不想借由建筑载体去传达西方古典文化的讯息,他(或它)完全指向一种全新、“至上”(suprema)的精神状态,透过空间。而张肇康的洞洞馆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个建筑师展现工匠手艺的好机会。洞洞馆里的两座楼梯就像静默空间里突然翩然起舞的舞者,以不同的姿态律动与转动着,其中螺旋梯似乎受到布鲁尔在巴黎联合国文教组织大楼(UNESCO,HeadquartersParis,France,—年,与伯纳德·泽弗斯(BernardZehrfuss)合作)的预制螺旋梯的影响,当时配合的结构技师就是意大利最知名的奈尔维(PierLuigiNervi,—年)。不过张的螺旋梯仍然是现场浇灌,而不是预制的,尽管如此,在形式处理上,洞洞馆的螺旋梯在美感经验上还是略胜布鲁尔一筹。

联合国文教组织大楼,预铸楼梯,布鲁尔和伯纳德·泽弗斯,—年

3多福大厦(—年)

多福大厦是张肇康进入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后第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时间推测从年开始,有点打工性质,设计完成后他就前往纽约巴恩斯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多福大厦一直要到年四五月才完工,甲方是香港九巴创办人余道生的家族企业多福公司,主席是长孙余启超先生。

多福大厦位于西半山的薄扶林道心光盲人院暨学校的对面,基地狭长,长边和薄扶林道平行,建筑坐落在西北侧,东南侧是停车场。大厦共12层,采用雁行布局、板墙结构系统,与功能等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平面布置接近镜像,服务核位于中央,电梯和楼梯各有两组,既对主人和佣人的使用进行区分,也考虑到消防要求。出电梯后,视野辽阔,前有海后有山;左右各一户,西北侧较大,约m2(约?ft2),东南侧较小,约m2(约?ft2)12,平面极为利落简洁,公私界定分明,客厅和主卧景致好,可眺望钢线湾。雁行布局除通风采光较好、增加私密性、与环境关系融洽外,也提供了更好的城市景观,行经薄扶林道可见此建筑体量的多面性和最美的45°,此外看似理性的架构下,这些层次却存在着模拟的音乐性,西南侧(即靠近马路这侧)体量仅错动一次,刚好分成两户,而东北侧的错动逐渐递减,共四次,并以适当的浪漫线条妆点。

左图:多福大厦,总平面图

右图:多福大厦,标准层平面图

建筑西南侧体量错开的区域与从薄扶林道转进来住户的车道刚好迎来一个L形的空间,张肇康在转角处巧妙地安置了一个转45°的入口,入口虽小,却由阶梯、雨篷和花圃共同组成了精彩的画面,踏步的折角约有°,呈现一个梯形的平台,踏步一侧和墙直接碰触,一侧向类梯形的花圃靠拢,花圃再与墙相接,而上方的雨篷也是不规则的,有趣的是最外侧以一曲面作收,虽然入口的整体造型构成有些复杂,却与车道有着和谐的对话,是一个带有巴洛克韵味的入口意象,或许跟后文会提到的纽约服装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有机的做法,也出现在建筑东南角曲线的矮墙上,不禁令人联想到东海大学男宿交谊厅13前方的曲墙设计,与地形十分和谐。值得一提的还有材料交接的细部设计,地势给建筑正面与背面带来的落差约一层楼高,一层外墙的材质是带有错落孔洞的露骨材,掺入的石头带点米白色,靠近入口走上两阶台阶后下方开始出现类粗石砌墙,直到雨篷交接处改换意大利洞石,并在露骨材和洞石之间向内凹贴两排画龙点睛的墨绿色方型小口马赛克,非常细腻与精致。很可惜,室内空间不得其门而入,否则一向在楼梯着墨甚深的张肇康,必可呈现出更精彩的画面。

左图:多福大厦,一层平面图

右图:多福大厦,入口旧照

左图:东海男宿交谊厅,张肇康,年

右图:多福大厦,入口细部设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香港战后特殊的建筑条件,多福大厦的外观并无过多装饰,与入口那一小处律动精致的空间相比,立面则体现出典型的现代主义精神,不过张肇康还是在素朴无瑕的立面上偷偷安置了巧思。立面以灰色微微突出的横向梁带消解了高耸的建筑对城市的压迫(最初建设时周边仍是矮房居多),外墙是白色调,每隔约51cm(约20in)有一条深色的垂直分割线,这个宽度成为整个立面的基本节奏,所有的开窗皆以此为模数,窗户依照功能需求上下错落,但阳台属于内凹空间,不在此模数逻辑内,另卧室窗下都设计了凸出的冷气放置空间,口字形侧边开三道矩形的开口以利散热,刚好置放于灰色的梁带上,带有木构造的象征意味,但冷气安置在下方和冷空气往下流的物理原理相左,巧的是,王大闳年的弘英别墅亦是如此,当人们问起王大闳相关问题,他则认真且幽默地答:“我喜欢早上起床脚踏地面像草地的感觉!”不确定张肇康是否有类似的爱好,抑或两人有更多美学上的考虑。

多福大厦,外观旧照

现在该建筑保存尚可,但梁带改涂成了淡蓝色,类似铸铁窗棂花纹的阳台栏杆换成缺乏表情的垂直状栏杆,空调突出物两侧散热墙已拆除,窗框和窗台也从深色改成白色。

4陈树渠纪念中学(—年)

在陈树渠纪念中学开始设计前,张肇康在纽约学长爱德华·巴恩斯那里待了一年左右,也私底下接了纽约一个室内设计案,是座非常小的服装店,张以非常流动的线条为小店打造了一个律动的巴洛克式空间,如一个珠宝盒般有着严密的空间组织,里面门扇开关的机械装置及细节的图案都有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斯卡帕(CarloScarpa,—年)建筑语言的味道。建筑史学家塔夫里(ManfredoTafuri,—年)形容斯卡帕为,“像一位极欲表达的拜占庭匠师,不经意地活在20世纪,使用着今天的书写方式来呈现古代的真理”[6]。没想到在遥远的东方找到一位斯卡帕的作品诠释者,而斯卡帕在意大利的几位追随者的作品看起来都没有张肇康的服装店来得有魅力。

纽约服装店,平面图

纽约服装店,外观旧照

陈树渠纪念中学位于香港九龙塘又一村达之路和石竹路的交汇处,最早是年8月C.K.Law创设的“博雅书院”(BernardCollege)。校舍共6层楼,其中教室占5层,可容纳名学生14。年10月FarEastArchitectBuilder刊登的报道提到:“从年1月22日至年2月24日,基地共打了根直径8英寸和30根20英寸至50英尺深度的混凝土桩”[7],这个讯息告诉我们作品的设计时间可能为年年底,也就是说张肇康可能在年底就正式进入甘洺事务所,否则,怎么可能有确定的方案开始放样打桩?且报道中也提到,“整个建筑在打桩后的四个月零十天内完成”[7]。该作品可能是张第一个在立面部分实现PC预制遮阳板的工程,但目前遮阳板已全数拆除,询问校内主管,也不知原因为何,再加上立面涂了许多不甚协调的颜色,让人不禁摇头叹息,目前保存尚可的,就仅剩三座楼梯。

左图:陈树渠纪念中学,总平面图

右图:陈树渠纪念中学,楼梯现况

校舍由两个“L”形体量组成,形成一大一小两个“ㄇ”字形,除有利建筑交叉通风外,还增加了错开廊道的趣味,L形的交接点为楼梯和伸缩缝。建筑短边临达之路,长边临石竹路,也是学校的主入口,东侧一层挑空作为游戏场,西侧为人行入口。进大厅,背后在轴线上有半圆形、下凹的户外剧场,由于此处地势较低,建筑师巧妙地以此取代昂贵的挡土墙,同时也使其成为学校最核心的空间。当然整栋建筑物最有趣的设计还是在立面遮阳板或没有遮阳板的地方所抽象隐喻的木构榫接游戏。首先建筑师先在需要开窗的地方安置了8?cm左右的水泥原色的PC预制遮阳板,多数都是宽高约?cm?×cm的H形,横跨两根柱子间,H形与H形间有24cm左右的“缝隙”,未来必要时可安放管线。廊道形成了一大一小的空间节奏,再配上素朴的空心砖栏杆,画面煞是好看。比较特别的是,张肇康在南北两侧的廊道外也安装了预制遮阳板,按理说廊道已有足够的退后,再加上是南北向,不需额外架设遮阳板,估计他还是考虑到整个立面的节奏。再进一步细读,遮阳板安放的逻辑是垂直杆件在柱子或投影柱的位置两侧,而垂直杆件上下刚好吃进梁(或投影梁)16cm左右,这个看起来些微复杂的描述也有其合理性,因为预制板总得卡锁或安放在支撑它们的结构体上。

陈树渠纪念中学,标准层平面图

陈树渠纪念中学,下凹户外剧场旧照

左图:陈树渠纪念中学,遮阳板旧照

右图:陈树渠纪念中学,廊道旧照

建筑的大致情况清楚后,我们来看几处过去从未被留意的立面细节,它们到底怎么形成各自的细部逻辑,又怎么跟有遮阳板的地方形成对话?有三处转角做法值得一提,首先是东北侧阴面转角靠短边的立面,近北侧走廊处,有一退缩的柱位(并未与真实柱宽符合)及水平梁宽度的变化与停顿,且柱位左右梁线高度并不一致,即左边是正常的,而右边比左边高出16cm,当然这个逻辑得回到有遮阳板时来探讨,也就是说,这有点像是遮阳板记忆的延伸,右边较矮的梁高自然是来自北侧遮阳板覆盖掉16cm的梁所产生的线脚延续,至于梁刻意留下单边的“榫头”,在某些角度可与北廊道外成排的遮阳板产生一种木构造公母榫接的意象,这种类似的做法,我们也可在王大闳台北市仁爱路上的鸿霖大厦(年)见到。其次是同一中庭的西北角,有同样的逻辑,只是因为碰到廊道端点的开口,再加上开口两侧都有柱子,所以左右各有一个榫头。前两项都是建筑物阴角处的处理,最后是多处阳角的处理,张肇康在两侧都清晰地留下了榫头。张肇康这种细腻繁衍并有“矫饰风格”(mannerism)的细部做法,令人胆战心惊,按当时的媒体报道经费有限,怎会允许张在立面上铺陈那么多细节?

左图:陈树渠纪念中学,立面榫接类型1

中图:陈树渠纪念中学,立面榫接类型2

右图:陈树渠纪念中学,立面榫接类型3

5太平行大楼/嘉新大楼

以下我们试着将太平行大楼与嘉新大楼放在同一章节来讨论和比较,理由有三,首先是两栋建筑都是高层办公大楼,且位于繁忙的商业区,香港太平行临中环皇后大道中,台北嘉新则位于车水马龙的中山北路上;其次是两栋主入口前的雨篷都有偏心螺旋倒伞状结构;最后是立面皆有张肇康试图结合西方预制工业化组件及华人传统木构的企图,前者成功地将PC预制板当作模板完成了立面重复节奏的精准控制,后者则功败垂成。最后这点也有趣地挑战着张在面对一个完全殖民化的香港及20世纪60年代带有“民族意识”的台湾社会时,他是如何小心应对与提出看法的。

5.1太平行大楼(—年)

“太平行大楼……坐落在一个梯形的基地上,面积为平方英尺,东北面与皇后大道中主干道相望,在东与一条小路泄兰街(ZetlandStreet)交界。它的西北边界与另一座正在建设的多层街区相连。”[8]太平行大楼完工后发表在年4月FarEastArchitectBuilder时,只有甘洺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及项目主导建筑师郭敦礼(StanleyKwok,年—)15的署名。陈树渠纪念中学的项目同样如此,即发表时不见张肇康的名字,但施工图上却有张的署名,这自然与张肇康没有建筑师执照有关。郭敦礼是张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系的学弟,所以在甘洺事务所他们两人被编在同一设计小组,自然是有执照的建筑师领军,不过从郭敦礼后面的执业生涯来看,他更多地是一位成功的开发商,多是处于策略执行面,而不是建筑设计。今天从语言风格及细部控制来判断,我们推测太平行当属张肇康操刀设计,殆无疑虑。

太平行的平面组织非常严密紧凑,底层是临马主要干道的店面,楼上办公室入口则退在进泄兰街一侧,设计师有意将垂直管道间集中,并将临街的体量单一化,好迎来接下来的立面布局。今天综观整个设计,最动人的还是办公室楼层外墙“预制”单元所形成的节奏与优雅画面,从施工图上审视单元的细部设计,做法类似东海体育馆以预制PC板当模板来浇灌型塑单元框架,差别只在于张肇康事先在预制板上贴了玻璃马赛克。外墙没有柱子的地方,就仅包覆外壳,留下可安置空调设备的中空部位。有趣的是,由两把偏心螺旋倒伞结构组成的入口雨篷,优雅地挺立在未来将熙熙攘攘的皇后大道上,办公楼每个单元框架内的窗框刻意地每隔一层即变换垂直杆件,造成往上错动延伸的律动感,或许那种感觉可抽象地与中国古塔层叠的意象相联结,这部分我们也在张肇康的瑞士好友维尔纳·布雷泽(WernerBlaser)的著作《东西方的汇合:密斯·凡·德·罗》(WestMeetsEast:MiesvanderRohe)[9]一书中看到类似东西方的影像对照。最后进入楼梯间,可见张肇康有构件均提供了合宜的细部,无论是折曲的铸铁扶手或是地面、踏步上错动的灰色、深灰色马赛克,甚而是预留在梯间里的管线,都被他仔细地安排、收纳在这座律动的楼梯间里,它们的颜色、节奏也跟立面的错动节奏相呼应。

左图:太平行大楼,标准层平面图

右图:太平行大楼,幕墙细部设计图

左图:太平行大楼,幕墙细部设计

右图:太平行大楼,螺旋倒伞状雨庇,年8月摄

左图:太平行大楼,外观旧照

右图:太平行大楼,窗框之律动

左图:泉州开元寺东方塔

右图:太平行大楼,楼梯现况

5.2嘉新大楼(—年)

嘉新大楼位于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是一座15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办公楼,占地?ft2(约1??m2),建筑面积为ft2(约.6m2)。业主是嘉新水泥公司,完工后,他们自己使用一楼、夹层、二楼和顶层,其余楼层将开放对外出租。听老一辈的人说,当时嘉新大楼的顶楼就有来自香港的贾老板夫妇开设了一家蓝天西餐厅,并聘请来自瑞士的楚谋(Trummer)先生担任行政总主厨兼外场经理,一度门庭若市。

嘉新的规模比太平行大许多,尤其在临街的面宽上,所以张肇康在策略上需另外寻找解决的方案。首先是面对巨大的办公大楼体量,建筑体量需要适度退缩,以维持一个观看的合宜尺度。整栋建筑皆以6m为模数,平面的长宽各7个跨度。三楼以下是一个完整的的正方形平面,三楼以上为取得办公空间更好的通风采光,变成一个面向背面的“ㄇ”字形平面。

左图:嘉新大楼,一层平面图

右图:嘉新大楼,三层平面图

嘉新大楼颇有厚重感,维持了一定程度的纪念性,跟太平行大楼那种呼应中环国际商业都会较为现代、轻盈的姿态有所不同。当然如今无从查证业主的态度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前后台湾正在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加上中山北路是总统回官邸或上阳明山中山楼16开会的重要道路,中段又有圆山大饭店,完全是一条表征意识形态的道路,私人业主在压力或迎合的状况下,让建筑带点纪念性或华人传统况味也显得无可厚非。不知张肇康是否在此意念下改变了设计策略?我们认为嘉新大楼在60年代张的作品中显得较为不同,似乎有点偏离了包豪斯反对纪念性及追求轻盈的现代性原则,立面上多了许多只为取得效果的装饰线脚,甚至张花了这么多功夫,却并没有因在立面费尽心思而解决东西向日晒的问题,也很不合理。

无论如何,在台北的众多办公大楼中,嘉新大楼的美感还是屹立不摇的,那设计师是如何组织立面的?首先,建筑物是传统三段式,即1、2层(含夹层)共同形成基座、3到13层的屋身与女儿墙象征屋顶,而14层则类似屋顶下斗栱等檐下的过渡空间。其次,在基座入口仍有两把偏心的螺旋倒伞,占据了近三个跨度宽的立面,跟太平行大楼比,显得较为雄壮威武,刚好呼应了整栋建筑的基调。再者是张肇康给了一个同样有预制企图心的立面,但最后仍无法成功实现。据曾跟他一起工作的洪一鹤先生17几点回忆:

嘉新大楼,透视图

(1)最早嘉新大楼立面想用预制,外立面窗台下的突出物原预设置放空调设备,后因预制成本过高,只好放弃。

(2)张会把立面(如窗户等),用很大张的图做设计,同时想如何运用材料、收头等,并用模型辅助,每天看每天调整。

(3)画图单位为毫米(mm)。

(4)张控制成品的能力很精准,如设计画的透视图,与最后完工样貌非常接近。

(5)张对专业非常有耐心且沉着住气,虽上班时间较随兴11点才开始工作,但可废寝忘食,常忘记吃饭18。

如果我们仔细端详今天的嘉新大楼,尽管立面细节有着预制的刻痕,并不合理,但还是会发现张肇康是一位魔法设计师,建筑立面总隐藏着许多不易察觉的机巧。立面单元刻意用线脚勾勒出的窗台,整片看时颇有华人木构造椽子断面的意象,有些类似我们抬头看传统建筑时,总有密密麻麻的椽子扑面而来的感觉,再配上两把倒伞所隐喻的传统廊下空间,整个立面笼罩在抽象召唤传统的气氛中。

左图:嘉新大楼,抽象表现中国传统建筑

右图:嘉新大楼,地面层细部设计

嘉新大楼,如木构椽子之窗台

立面各元素间相互调合也各自流畅,完美扮演了各自的角色。像表面贴意大利洞石的基座明显以深刻的线脚彰显了自身的高贵与厚重,而贴有象牙色花纹矩形小口马赛克的“屋身”,除刚才窗边内凹的细节外,视觉上的柱位带动整个楼层至女儿墙底端。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背面“ㄇ”字形中庭里,中庭西侧(正背面)与南北两侧中庭的立面是不同的,细细对照能发现张在西侧立面与东侧正面玩了一个对偶错动的游戏,前面曾提到过“屋身”的柱子都是外凸,只有中庭西侧是内凹,再者这面的开窗律动与线条分割也明显与他处不同。仔细比对后我们发现,张肇康并未更改窗子位置,而是调整上下的切割线,造成视觉产生的错动感。这就是塔夫里所说的不经意地出生在当代的中世纪手工匠[6]。张肇康对细节的掌握在当时整个华人建筑圈,可能无人出其右。

左图:嘉新大楼,中庭西侧立面

右图:嘉新大楼,中庭南北侧立面

6奋战到底

走笔至此,敏感的读者一定会察觉到张肇康试图将他从密斯、布鲁尔那里学到的包豪斯现代性努力嫁接到华人传统木构建筑,这条研究路径从东海大学时期较为具象、直接的方式慢慢转向抽象、隐喻。如果拿他的作品跟王大闳的台大地质馆(年)、台大法商图书馆(年)、外交部大楼(年)等建筑相比,会发现张肇康的作品更抽象,传统的象征并不容易一眼察觉,甚至需要费力解读。但王大闳则通过一些较图像化的元素,像遮阳板的造型,诉诸一般大众的视觉,未必得动用大脑。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张肇康设计了许多节奏类似布鲁尔的预制板,除前述提到的IBM法国研究中心及福勒恩滑雪度假村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实验。也许张肇康也在想工业化预制构件是吻合木构概念原则的,所以前者的肌理是很容易跟传统木构对话的,但无论如何这也都是抽象的。王大闳那条较为“迎合”的路都让他晚年感觉“拔剑四顾心茫然”,更何况张肇康所追求的这种更需要费心解读的语言。

左图:IBM法国研究中心,布鲁尔,构造说明图

右图:预制混凝土幕墙,布鲁尔

有时候我们会产生疑惑,那么敏感的心、细腻的笔,还有无法真实应对虚矫社会的个性,如何在世界有立锥之地?张肇康离开东海,辗转在台湾、香港、纽约等地工作,最后再回到香港,四处迁移流离。改革开放后又勇敢地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故土:神州大陆,察访民居,纪录、测绘,并于年写成《中国:建筑之道》一书。尽管张肇康年过世,王大闳与陈其宽都更晚离世,但20世纪80年代末王大闳与陈其宽都已不再专注本业,一位写小说,一位画画去了。只剩张肇康拖着羸弱的身体,像堂吉诃德般,浪漫地持续奋战。

(图片来源:图片分别来自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rq/126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