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与教育中国六所天主教大学

蒲山天主堂厄玛奴耳(天主与我们同在)

天主教大学,又称公教大学,是指由天主教会创办与经营的大学。根据年公布的《天主教法典》,天主教大学有“圣座设立,隶属罗马教廷”、“各修道会或教区设立”的差异,前者即“宗座大学”,意义相当于“圣座拥有的大学”。在西方国家,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大学多为教会首创。许多国家领导人、科学家都毕业于天主教大学。天主教大学基本上遵奉《天主教大学宪章》办学。由于天主教会的世界性影响力,天主教大学、特别是宗座大学的学位均为国际承认,且于大部分欧洲、拉丁美洲国家尤其如此。

宗座大学,或称宗铎大学(英语:Pontificaluniversity),系指天主教会建立并接受圣座教育部直属管理的大学。宗座大学被准许颁发神学科系的学位,最重要的是神学理论、教会法、圣经教义以及哲学。宗座大学在神学学位方面遵循欧洲系统,授予学士学位、许可证或博士。通常在一个或两个特殊的知识领域,非宗座大学的独立学院或个别教学单位,圣座也许也会给予神学学位颁授的特许状。这些单位被归类为“宗座科系”或“宗座学院”以区别于宗座大学。这些教会的学位是在天主教会办公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就主教候选者的选择而言,主要来自具有以下学位的神父:神学博士(S.T.D)、教会法博士(J.C.D.),或者具有教会法学士学位(J.C.L.)的教会法官、律师。

北京辅仁大学

辅仁大学北平时期(英语:ThePeping/Peking/BeijingperiodofFuJenCatholicUniversity),简称北平辅大或北京辅大,是辅仁大学的一个历史时期,包含5个前身校名--辅仁社(FuJenAcademy)、北京公教大学(TheCatholicUniversityofPeking)、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私立北平辅仁大学以及国立辅仁大学。其主体于年被北京师范大学继承。年代,设址于涛贝勒府、恭王府的辅大,常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或“五大名校”,加上北师大),在日占北平时期,成为沦陷区内实质上的最高学府。

辅大北平时期直属于罗马教廷传信部,在台复校后直属于罗马教廷教育部。辅仁大学的最初阶段“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虽为天主教传教而创立,但自始即与其他大型传教事业迥异。因辅大并非西方教会单向设置的机构,而是先由中国天主教知识分子倡议,经过罗马教宗首肯之后,再由美国本笃会会士主责所创。

辅大的创立,延续了明末清初利玛窦与耶稣会会士的“学术传教”传统,迄创立前夕,天主教在华已有2所耶稣会经营的高等教育中心(上海的震旦学院,天津的津沽大学)。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致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其中的天主教徒亦无不同,满清旗人后裔英敛之与震旦学院、复旦大学创办人马相伯就是其中之一。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攻占北平,华北各大院校一时风声鹤唳,上焉者及早南迁,另谋发展(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云南另组西南联合大学),下焉者原地不动,坐待日军接管,名存实亡。对于人去楼空的大学,日本当局多以“原地开设同名大学”因应之。辅大由于罗马教廷、德国圣言会的国际背景,夏季仍在炮声隆隆中正常招生。除了教廷与德国的庇护外,另有一名日本皇族背景的西井教授在社会系任教,也让日本当局不敢随意骚扰。

硕果仅存的辅大,此时积极联络平津其他国际性教育团体,达成在日本统治区内共同遵守三项原则的决定:

1.行政独立

2.学术自由

3.不悬伪旗,以示不屈。

年,辅大继续招收文学、教育与数学系,圣神修女会主办女院,为辅大招收女生之始。翌年,理学院各系也开始招收女生,并增设家政学系。年秋,辅大师生在日本压迫威胁之下,仍拒绝接受当局之命令,继续依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之学制、校历与假期规定。同时积极扩充学系,以招收沦陷区失学青年入学,由于辅大乃唯一不受日本控制之大学,故沦陷区青年莫不以考入辅大为荣,在学生骤增为人。此一时期,社经学系分为社会学系、经济学系;美术学系分为国画、西画两组;增设附属小学及幼稚园。至此,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一贯完整学制完全具备。沦陷最初的三年,成为辅大迅速扩张发展的时期,亦保持了一片故都学府的“净土”。辅大理学院经过未曾中断的十余年发展,及至此时其学术声誉已名满全国。钱思亮、王普均等名教授均曾于辅大任教,日后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原子能科学家──邓昌黎、冯彦雄二氏此时即为辅大物理学系与化学系的毕业生。同年12月24日,校董田耕莘(兼青岛教区主教)获册封为枢机主教。由此,国内以辅大英勇抗战之事迹,国际以校董晋牧之盛事,辅大一时誉满京华,迎来了北平时期的最光荣时代。

年7月25日凌晨四时许,当局将校务长芮歌尼、神父闵明我等10人搜捕入狱,期间返复疲劳审讯,备受酷刑,最终以莫须有的“美国间谍”罪名判处死刑(未立即执行)。校内教廷势力经此打击,已无法对校务产生任何影响力。事后未几,辅大终于在当局的全国高校整并计划中被彻底取消,校舍中的十字架被破坏捣毁,画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北校区。人员与系所编制则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政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所瓜分。

北平时期校友逾1万2千人。位于北京内城内五区的北平辅大校址,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北校区”、“辅大北京校友会”以及“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所在地。尽管辅大已于年在台复校,但仍有呼声希望辅大在北京原址复校。辅大校友、中国第一夫人、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的王光美就曾于年提出此议。但因北京校地以及“辅仁”商标皆为北京师范大学所有,且北京与教宗关系欠佳、当局不准许教会兴学,故原址复校仍难以实现。

天津津沽大学(天津工商学院)

天津工商学院,初名天津工商大学,又名津沽大学,为20世纪上半叶法国天主教会在中国天津市创办的一所大学,始建于年,位于天津英租界马厂道(RaceCourseRoad)号(现河西区马场道号—号)。

年,献县教区耶稣会在天津创办了中国第二所天主教大学—天津工商大学,年,天津工商大学的主楼建成,最初学校设有工、商两科。年,天津工商大学改名为天津工商学院。年,天津工商学院设建筑系,建筑师沈理源、阎子亨、陈炎仲和穆勒等均曾在这所学校任教。年,天津工商学院具备了三院九系的规模。年,天津工商学院改名为津沽大学。年,津沽大学教职工达人,在校学生人。在随后的院系调整中,由于是教会的附属事业而被有意合并调整为公立学校天津师范学院,后成为今天河北大学的前身。年,津沽大学的原址被天津外国语学院使用,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工商学院主楼筹建于年,年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马厂道(RaceCourseRoad)号(今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号—号),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由法商永和工程司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是一座三层带地下室混合结构的英式建筑,大楼坐南朝北,正面面对马场道,建筑平面为对称形式,中间高,四周低,似“工”字型,外立面为古典构图原则模式,清水砖墙并以大块蘑菇石修饰,顶部为曼塞尔式红瓦坡顶,屋顶内部为法国孟莎结构穹顶。屋顶前后的墙上各嵌有一座巨大的圆钟,圆钟两侧和上方分别采用巴洛克的券罩和断山花加以防护和装饰。建筑主门厅居于正中,正厅内悬有利玛窦、南怀仁画像,墙壁正中悬挂着南怀仁绘制的巨幅《坤舆万国全图》。

津沽大学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是中国北方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筹建于年。位于天津工商学院校内,北疆博物院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现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库房,存有大量标本藏品。20世纪20年代,上海已先后出现震旦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当时,由天津耶稣会提供赞助的法国传教士桑志华搜集了大量地质、岩矿、古生物和动植物等方面的标本和化石并储存在天津耶稣会修会帐房崇德堂内,后来标本逐渐地充斥了崇德堂的各个房间和地下室。因此,桑志华向耶稣会提出创建博物院的要求。年,在法国天主教会和天津法租界行政当局的支持下,合并考虑桑志华的建议,决定在校内同时修建博物院,以解决标本收藏的难题。桑志华在马场道南侧盖起了一座占地平方米,高21米的三层楼房。桑志为其取名为“MUSEEHOANGHOPAIHO”,即“黄河白河博物馆”,后因藏品来源的拓展,定名为北疆博物院。现在这座大楼的两侧墙上各有中文和法文标志,便是当年的原貌。年,北疆博物院的办公楼建成,由当时的比商义品公司建筑师比奈设计并监造,位于当时工商大学的院内,建筑整体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高21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内部分设实验室、办公室、藏品库,还设有防盗门和双重窗户。主楼一层至三层主要为教室、备课室和办公室。主楼西翼内部建有小教堂,并设有单独入口,教堂顶部采用半穹顶。是一座具有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的建筑。

上海震旦大学

震旦大学(AuroraUniversity)是法国天主教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大学。年2月27日,法国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震旦学院,由耶稣会奖学基金提供支持,马相伯神父为创始校长。震旦是印度对中国旧称,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University和UniversitélAurore。法国在年就想就建立一所培养法-汉口译翻译的机构,因此就想通过法国大使和当时已经管理了圣依纳爵公学的耶稣会办一所学校。但是一直到年[3]总督李鸿章派遣马相伯回到欧洲,学校才募集到足够的资金。马相伯希望能够办起一所达到西方大学水平的学校。在土山湾的法国传教士和圣依纳爵公学为他在老徐家汇天文台提供了一个房间,年2月27日学校就开学了,一开始只有24名学生,耶稣会的P.Fran?oisPerrin任副校长,另外还有两个学院教父协助。

年,耶稣会派法国籍耶稣会士南从周任震旦学院教务长,废除学生自治,引发学生集体退学。马相伯率众中国教员辞职,别办复旦公学。年,震旦大学迁卢家湾吕班路(今鲁班路),占地一百零三亩。年改为六年制,分设博物医学、法政文学、算术工程3科。即后来的医、法、理工3个学院。讲授均用法语。学生来源多为徐汇公学(现徐汇中学)及各地天主教会办的学校毕业生。年起院长需由罗马耶稣会总部任命。

年改称震旦大学,圣伯多禄教堂落成。年美国圣心会在蒲石路(今长乐路)创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现向明中学),名义上属震旦大学,实际财政、行政、教学完全独立,教学语言为英语。年增设文学院。

年2月1日开始,传教士退出学校,天主教会停止拨给震旦大学经费。年10月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撤销,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合于原址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余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等校。现为重庆南路号和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舍。

在台湾的上海震旦大学校友后于台北市杭州南路成立震旦校友会,并兴建“震旦中心”大楼,现为耶稣会管理。

台北天主教辅仁大学

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英语译名:FuJenCatholicUniversity),通称辅仁大学、辅大,是一所位于中华民国的天主教大学。自年北京建校、年在新北市现址复校以来,陆续历经本笃会、圣言会、耶稣会及中国主教团(今台湾主教团)主持接办,现为同名法人体系一员。其参与EUTW七校联盟、优九联盟及若干国际组织,并固定入选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辅大受圣座直接督导,发行AHCI期刊,建制涵盖12个学院、医院及天主教学术研究院。辅大校友涵盖许多院士、中央政要、作家及影视名人在内,至今已达18万余人。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核准辅大复校,预定校地由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员山地区、高雄县市、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外双溪(近百公顷山地)、台北县永和市等地不断更换,复校校址最后选定台北县新庄镇(今新北市新庄区)的农业用地。另据辅大应美系教授冯冠超表示,中国文化大学现址、东吴大学外双溪校区现址、龙华科大现址等地则曾均是考虑范围。年,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招生,当时为全台仅有,录取者皆为国立台湾大学的毕业生。年,3学院10系组设立,大学部始正式招生。

辅大复校成功,为当时局势动荡的台湾,带来稳定民心的效果。前台大教授、静宜大学校长龚士荣神父指:“你看有德国人、美国人来这里办学,可见这里没有问题。要不然他们还来投资?”

复校以来,有一定比例的外国神父、修女在辅大任教。校内的境外交换生、留学生亦从未间断。年,辅大开办了全台第一个大学云端运算课程。截至年,在招收中国大陆学生的台湾各大学中,辅大在学士班、研究所(硕士班)皆为私立大学第一志愿。在年的研究所招生统计中,辅大的报名人数为全台第6,次于台大、政大、清大、成大、交大,领先中大、中山、台科大、北科大。

东亚五校课程

年开始,东亚4所耶稣会顶尖大学-日本上智大学、韩国西江大学、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联合开办“全球领导力课程”(GlobalLeadershipProgramfor4JesuitUniversitiesinEastAsia),课程目标透过小组讨论,培养现代社会的未来全球领导人。上课地点按上述顺序,每年在4国4校轮流举行。年,印尼圣那塔达玛大学加入,课程改称“东亚5大学”。年,美国马凯特大学受邀参观。

高雄文藻外语大学

文藻外语大学,简称文藻,是位于高雄的一所私立天主教科技大学,前身为文藻女子外国语文专科学校。由圣吴甦乐女修会(英语:Ursulines)于年创办,校名为纪念第一位华人主教罗文藻主教而命名。年3月31日:成立筹备处向中华民国教育部申请设校。年12月27日:成立文藻女子外国语文专科学校,设有英国语文科、法国语文科、德国语文科及西班牙语文科,招收初级中等学校毕业之女生,修业为期五年。年8月1日:改制为文藻外语学院。

台中静宜大学

静宜大学(英语名:ProvidenceUniversity,简称PU;法语名:LuniversitéProvidence)是一所位于台湾台中市沙鹿区的天主教大学。ISEP(InternationalStudentExchangeProgram)国际学生交换计划会员学校。静宜大学由创始于美国印第安那州的女修会主顾修女会创立与主持,而其中最重要的创办者为盖夏姆姆(本名“玛莉·盖夏·陆京”,SisterMarieGratiaLuking),她并拥有一个中文姓名“陆静宜”。盖夏姆姆在年自美国来到中国后,与其他主顾修女会的修女们一起兴办教育事业:年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创办华美女子中小学,年再于中国河南开封创办静宜女中。年中日战争爆发后,这些教育事业被迫中断,盖夏姆姆则与伙伴们投入救护伤兵与收容难民的工作。

年,盖夏姆姆来到台湾,开始积极投入复校的事宜。她先是于年在台湾台中市自由路开办“天主教英语补习学校”,接着于年兴建台中市复兴路校舍,直至年正式向中华民国教育部立案成立“静宜女子英语专科学校”(简称静宜女子英专),奠定现今静宜大学的基础。

年,静宜女子英专升格改制为“静宜女子文理学院”,并设立夜间部,是台湾曾经存在过的极少数女子大学之一。后为了符合改名大学之标准,年8月迁至台中市沙鹿区现址,采花园式校园设计,占地广达30公顷。年7月,静宜女子文理学院改名为“静宜女子大学”。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rq/12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