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在黔成功开展手术,刷新贵州患儿

“宝宝你看谁来了。”7月18日下午,医院儿科病房见到了来自安顺的1岁女童程程(化名),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她正在配合医生护士的检查,第二天她便可以办理出院。

省医儿科副主任汪希珂正给程程复查

此前经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李奋远程会诊后指示,程程与另一名3岁小男孩心率过慢,有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风险,有安装人工起搏器指征。7月12日晚,李奋乘机赶往贵阳,准备第二医院儿科、心内科,对这两名儿童开展永久起搏器安置术,而程程也是贵州省此类植入术中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患者。

今年1岁11个月大的程程,体重只有9.5公斤,早前被诊断患有房间隔缺损合并先天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孩子出生后心率十分缓慢,为50次/分。正常胎儿的心率是每分钟-次。如果不及时手术,孩子随时有猝死的可能。”主刀医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任李奋说。

手术现场

李奋表示,因为儿童的心脏功能不如成年人,所以一般需要靠心率快来满足自身的心脏血液输出量。而持续的心跳过慢会导致心脏血液输出量过低,无法满足体内各器官的氧供量,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极易发生脑缺血甚至猝死。

“就手术难度来说,植入起搏器手术难度并不大,但孩子年龄太小、体重太轻,这让手术难度提高不少。这次手术还考验省医儿科、心内科、麻醉科和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协调配合能力。”李奋说,置入心外膜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来提高心率和心脏血液输出量,这是目前对于孩子来说唯一,也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手术当天,李奋将心脏起搏器电极片固定到孩子薄软如纸的心外膜上——这好比在嫩豆腐上绣花,一针一线都要极其精细。经斟酌后,李奋在孩子心外膜选择最佳定点位置,将电极精准固定。

随后,手术团队进行起搏参数设置,患儿心率由50次/分提升至80次/分。程程终于转危为安,从手术室转到普通病房,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据悉,医院正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争创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引进贵州,让贵州患儿不用出省即可享受到与发达地区的同质化医疗服务,缓解区域医疗分布不均衡问题,让更多患儿能够就近就医、尽快就医,有效破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延伸阅读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间的传导完全被阻断,全部心房冲动不能传入心室,房室之间完全脱节的疾病。该病可造成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该病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是该病最主要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冷赛楠

编辑陈茜茜

二审张传保

校检张欢曾勇

三审赵宏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tslf/13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