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通力合作,老大爷重获ldquo

白癜风病是什么病 http://m.39.net/pf/a_7320797.html

日前,我院毛威教授率多学科团队,对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老年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左束支生理性起搏手术。这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ICU、胸心外科和护理团队的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TAVR是个啥,小白也能懂~

这个太专业,小编不解释,就给您打个比方吧——就是人体的心脏“守门员”累了、老了、不行了,成了血液循环系统正常运作的“大漏勺”,所以必须得换!但是这个“守门员”不是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想换就能换得上!

换“心门”,没那么容易~

因为单纯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更换瓣膜,传统的做法是由外科开胸,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但是外科手术创伤大,且需要体外循环,手术风险往往很高,其中30%-50%的患者因为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或恐惧外科手术等原因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在几年内死亡。

而TAVR的到来——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改变了这批病人的命运,为他们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老年人的心脏“守门员”,常常会不行

心脏瓣膜作为心脏的“守门员”,是血液流动的“单向阀门”,掌管人体血液循环运动,我们肉耳听到的心跳声,其实就来源于四个心脏瓣膜的交替开合发出的声音。据测算,在人的一生中,心脏要一直不停歇地跳动次(别数了,是30亿),如此高负荷的工作量,难免心脏瓣膜会因故损坏,出现“心跳杂音”。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中国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为2.5-3.2%,年时患者已经超过万人,其中超过75岁的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3.3%。而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攀升。

“守门员”中的“劳碌命”——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往往是心脏瓣膜中最容易受累的瓣膜,位于左心室和升主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确保血液不会倒流(那些梦想着血脉逆行,成就无上“功夫”的人醒醒,血液倒流离死亡估计也就不远了)。总之,如果主动脉瓣出现病变,功能上发生改变,比如心脏收缩的时候不能完全开放(主动脉瓣狭窄),或者在心脏舒张的时候不能完全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则头晕、乏力、胸闷、胸痛、心悸、晕厥等,活动能力严重受限;重则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

古稀老人有“心”病,难耐手术可咋整?

78岁的李大爷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等疾病,因“反复胸闷气促2年,加重半年”来我院就诊。经冠脉CTA、主动脉CTA、食道心超等检测发现,李大爷最主要的问题是——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半年来,老人饱受心脏瓣膜病的折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医生说,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就是主动脉瓣置换。但是考虑到高龄、严重心衰、肺功能差等情况,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大!经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毛威教授决定为他们实施目前国际上心血管内科最尖端的手术之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尖端微创不开胸,精准治疗恢复快

TAVR手术是一种介入治疗尖端技术,不需要开胸,主要是通过经过股动脉或心尖途径,经导管将特制的人工瓣膜送到主动脉瓣位置释放,替代原来有病变的主动脉瓣。避免了开胸和体外循环,大大地降低了手术和并发症风险,术中也不需要输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传统开胸手术优势明显。

多学科通力协作,确保手术成功

TAVR手术难度大,团队协作要求更高。需要心血管内科、麻醉科、ICU、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胸外科、ICU以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团结协作,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手术的准备阶段,毛威教授多次查房了解病情,并在医务部门组织下,先后召开科内和全院多学科病例讨论,确定瓣膜型号,并就围术期可能碰到的情况一一作了预案:麻醉、术中经食道心超监测、临时起搏、手术步骤演练、并发症应急预案、ECMO团队和心外科待命、各团队总协调……团队将每个细节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做了细致的布置,ICU、导管室、胸外科、麻醉科等也都做好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术前主动脉瓣大量造影剂返流

得益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毛威教授、蔡宏文教授和浙医二院刘先宝教授紧密配合,顺利将人工生物瓣膜置于主动脉瓣环合适位置,造影显示瓣膜返流显著减少,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迅速,症状明显改善,24小时后就下床活动。

人工瓣膜释放后主动脉瓣返流大幅减少

完美处理并发症,老大爷重获“心”生

TAV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后李大爷出现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左束支传到阻滞。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传统的右心室起搏加重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可能导致起搏器依赖的心肌病,这又会引起新的心力衰竭。而经典的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价格昂贵,于是毛威教授决定为患者实施左束支区域起搏——这是目前国内外心脏起搏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传统起搏技术相比,保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脏功能,被誉为“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

毛威教授和朱敏教授借助DSA心脏影像的指引,凭借娴熟的操作技术和熟悉的心脏解剖,一步到位将美敦力起搏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测QRS波达峰时间79ms,QRS波宽度ms(术前ms),起搏阈值0.5V/0.4ms,,阻抗欧姆,感知15.5mv,各项参数满意手术成功。

患者术后左束支区域起搏电生理多导图

我院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意味着这项国际上最领先的尖端技术在我院顺利启动,同时也彰显出我院强大的多学科综合实力,将为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福音,更为我院多学科合作开展疑难重症诊治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专家简介

名医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下沙院区)

周五上午(湖滨院区)

图文:心血管内科

编辑:蔡宏文、陈辞

审核:鲍航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tslf/12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