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排名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
理解医学寻找合格医生构筑心长城
(整理自胡大一大夫/03/13讲课视频)
医学目的:预防疾病,维护、促进人类健康
l防治兼顾
l不断的探索未知
医学价值:患者利益至上
l为人民服务
l硬技术的软着陆
社会责任:医疗的公平可及
一个国家的医疗实践和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该国的弱势群体,如贫困人群,是否可以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我强调的是“基本医疗保障”。
时时考虑患者利益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大家好,医院心内科的医生,胡大一。今天,我想结合自己40多年的从医经历与学习体会和大家一起讨论“怎么理解医学?学当合格的医生”。
我们知道,医生的职业是面对公众健康和患有疾病的广大患者。我认为,医学的目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了迷失,价值体系也出现了混乱。近年来,社会有这么一种传统和认识:“学医,当医生,就是等人得病,然后给人治病。”于是,医院的坐堂行医,医生是坐堂医生;广大公众只要今天没有胸疼和不舒服就认为自己健康,哪天突然出现胸疼,得了心肌梗死,到医院治病,做支架、做搭桥手术。
医患的双边等待使得健康和预防非常无奈。
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医疗体制上的趋利性诱导,做的支架越多,医院、科室与个人奖金越多,引发了一些过度医疗的严重问题。医院在攀比毛收入,科室在攀比手术量和支架数。这样一些错误思路的引导进一步造就了医学目的的迷失。
世界卫生组织很早就警示:“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会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不恰当使用”;并且强调:“当今的医学问题出在目的上,而不是手段和方法”。
一、明确医学的目的
办医学院、培养医学生和医生,治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也要规范的治疗得病的患者。
时时考虑患者利益,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是当医生的价值,是医学的目的。
医生面对的是患病的人,不是在修理机器;医学不是理工科,而是充满人文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我认为医生的人文素养最重要体现为2点:
首先要强调同情心。我们每天都在看受疾病折磨有痛苦的患者,假如医生没有强烈的同情心,就不可能认真关爱和救治每个患者。
第二点是责任感。医生有责任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为什么讲责任感?我国的文化比西方更清晰的阐述了其中的道理。古人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职业,有从事管理的,有从事农业的,有做工程的······等等各个方面,只有医生这个职业,在中国把它认为是和良相并列的职业,恰恰是因为它的社会责任感。
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强调把医学发展的优先战略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的损伤、维护和促进健康。只有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才是公平和公正的医学。
我过去学医的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种趋利性影响,那时整个社会(包括医疗卫生事业)的价值观比较单一,即为人民服务,更多的是在学习雷锋、白求恩,《为了61个阶级兄弟》,后来学习焦裕禄等这样一些价值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医生。当时在医学院学习,一直到毕业以后,经常大家讲到要“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并且强调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学习为患者治病的本领,只有在患者的床前度过足够多的不眠之夜,才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临床医生。
我再次强调医学的目的和医生的价值观:时时考虑患者疾苦,一切为了人民健康。这个精神也体现在新千年医师专业精神宣言当中。这个宣言是年发布的,一共有36个国家和个国际组织(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共同签署协议,强调要重铸医师精神,特别强调医师专业精神的核心是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关爱、尊重患者,把患者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价值体系和重铸医学人文精神。
要理解医学,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医生,应该树立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概念。
实际上,这是我们国家医学的传统。比如,《黄帝内经》就明确讲:“上医治未病”,强调预防,强调健康促进。我们不能就知道“等”,等人得病;更重要的是做能做的,预防疾病,促进和维护人类健康。我们看过去的二三十年,就拿心血管专业为例,大家把主要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攀比支架数目和搭桥数目。
美国心脏协会做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心血管内、外科医生都聚集在一条经常泛滥成灾河流的下游,拿了国家很多基金去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器具,同时不分昼夜苦练打捞本领。结果却事与愿违,坠入河中的人一半死了,被打捞上岸的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坠入河中等待救援的人还越捞越多。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非常浅显、明确的道理:为什么不到上游去植树造林、筑堤修坝,像大禹治水,运用疏导的方法去预防河流的泛滥?应该把研究和工作放在上游预防上,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支架、搭桥、治疗心力衰竭······不能只有“落水者”才能唤起医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ihiqi.com/rq/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