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崔医声医声相伴崔松说
什么叫“逃掉”的心跳?因为它的英文名真的写作escape。可当你把escape翻译成“逃掉”的话,那肯定达不到中文翻译的“信”、“达”、“雅”。所以我们在教科书上只能找到一种叫做“逸搏”的心跳。
“逸”,逃逸。确实“信”而有“雅”,可是“达”呢?谁都不知道这个逸搏究竟是干嘛用的。但其实它的英文名也没表达清楚,所以也就无法通达知晓它确切的含义。之所以叫escape,其实是表明人的心跳是受严格管控的。
1
主动性心律失常
我以前讲过,人的心脏是一套等级森严的行政管理系统,谁跳的快,心脏就听谁的。窦房结跳的最快,所以正常人的心跳几乎都由窦房结控制。若是想抢夺窦房结的控制权,只有自律性比它高,发生提早搏动,或者出现房颤、房扑的时候,才能使窦房结失去对心脏的掌控,成功的抢班夺权,这种叫主动性心律失常。
2
被动性心律失常
可是逸搏是一种被动性的心律失常。它是当我们的正常心律无法跳出来的时候,比如说窦房结功能障碍,出现了窦性停搏,或者房室传导阻滞,出现了心室的停搏,它就会被动地逃出来。我觉得“逃”如果换一个词更好,叫“越狱”。也就是说当心跳很慢的时候,如果不出来一个逸搏,心脏就会停止跳动,人的生命就完结了。但是人体早就为这种情况埋下伏笔,设置了两个保护性的装置:一个在房室结,一个在心室的肌肉上。
3
逸搏,是心脏的保护伞。
当我们正常的心跳无法搏动,心室处于停顿的状态时,超过一定的时间(一般是大于1s以上),人体的房室结就会“逃”出你原有的心跳规律,被动的发出一个保护性的心律,这就是逸搏。这个时候,如果人体的心跳恢复,那么就没有下一次逸搏了。可是一旦又出现心脏的停搏,逸搏又会出来,帮助心脏度过难关。同时,如果心脏从此不再跳动,那么逸搏也可能会连着跳下去,形成逸搏心律。所以,逸搏可以说就像跳伞运动员在主伞打不开时会启用的备用降落伞。
然而,你并不知道人体损害的程度有多大。
有时候窦房结出问题了,或者是房室传导阻滞了,连交界区能发出逸搏的地方也出现问题,那么此时这个逸搏的使命就落在了下一级的备用起搏点上,而这个起搏点就是心室肌。所以心室肌发出的逸搏是不稳定的。
简单地说,房室交界区的逸搏可以产生逸搏节律,并且可以形成一段时间的稳定心律。而心室的室性逸搏节律却是不稳定的,随时可能会停掉。所以当我们看到逸搏心律的时候,病人虽然暂时没有问题,却不能代表他一直没有问题。我们可能还是需要通过药物或者起搏器的治疗,让人获得一个稳定而持久的有效搏动。
当然,虽然逸搏是个被动心律,但是也有可能抢班夺权。就是当交界区的地方发出的逸搏心率是60跳,而我们窦房结只有50跳的时候,逸搏也会干扰窦房结的频率,让他无法再激动心脏的肌肉,从而剥夺了窦房结的掌控权。因为窦房结跳的太慢了,它每一个冲动下来,心室的肌肉都已经被激动过了,会产生不应期。在这个不应期内,心室肌无法再次重新激动,这就叫干扰和脱节。
总而言之,我们心脏很多的生理结构也经过了数百万年时间的洗礼,从而慢慢地、一步步适应自然而进化。心脏无所谓好坏,毕竟能够维持一个高等级生命的永不停歇的心脏,本身就是一个很高明的设置。
以上图文为“崔医声”原创
版权归“医声相伴崔松说”所有
未经允许,谢绝商业转载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转发请保留此版权说明